首次“坐”起!德州“折叠男孩”在京手术成功

2023-11-14 16:28: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14日,因“人民日报”的报道,德州“折叠男孩”姜延琛再次受到关注。这一次,不是因为他的“不幸”,更多的是因为“幸运”。

“谢谢您,我们明年见!”10月19日,姜延琛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开心道别,顺利出院。这也宣告着姜延琛长达5个多月的第一阶段治疗完美收官。“光看文字也胆战心惊,虽然有的描述只有三言两语,但深深感受到手术的难度。王宇医生团队好样的,小伙子未来可期!”一位网友留言道。

如今,他的身体从反向折叠180度到展开90度,他的人生也将迎来180度的大“反转”。目前,姜延琛已于半个月前回到德州,正在休养,明年将开始下一轮治疗。

乐观少年“趴”着考入大学

姜延琛今年19岁,山东德州夏津县人,由于身患先天性肌肉病,他的上半身呈“Z”形向后折叠,头和臀部之间只有不到一掌的距离,俗称“反向折叠人”。

母亲于梅英说,已经记不清带着孩子跑了多少家医院,各种检测项目做了个遍:CT、核磁、肌肉活检/基因检测……至今仍未明确病因。

未知的病因、难敲定的治疗方案,给姜延琛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感。但不论病情如何,他都一直乐观勇敢地面对疾病带来的艰难坎坷。在姜延琛看来,“乐观一点面对生活比什么都强”。

因为疾病,他的身高严重缩水,只能跪着上课、趴着看书,靠余光看清黑板的字。他就这样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课程。

2022年,姜延琛趴在瑜伽垫上完成了高考,以超出山东二本分数线近60分的成绩被山东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专业录取。

德州学院的讲师唐其伟,对姜延琛的图纸作业评价很高:“布局合理,尺寸表达完整。”而他在学校的成绩也非常出色,A+的分数让人眼前一亮。“乐观、幽默、认真”,这是同学们对姜延琛的评价。辅导员陈相霞也感叹道:“他在教室里,就是一个奇迹。”

对此,姜延琛的信念从来都很明确。他说:“我在尽力让自己变得全面。万一将来治好了,我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在他求学过程中,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也给与了很多帮助。因为上学不便,为于梅英解决工作,让他可以随时照顾儿子。

在当地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宇医生,留言表明他有可能帮助姜延琛。

在没有接诊姜延琛之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医生王宇已成功治疗多位正向“折叠”的患者。可从医多年,他从未见过这样反向“折叠”的病例,而且折叠的部位涉及颈椎,手术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患者高位截瘫。

作为一名医生,王宇看到手术风险的同时,也明白对于姜延琛来说,一次成功的手术将有多么大的意义。而且将有更多人因此受益。最终,王宇决定接收姜延琛。

世界首例惊心动魄的手术

今年5月5日,姜延琛来到北大第一医院骨科王宇主任医师率领团队携手攻克这一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的矫形与康复。

经过全院会诊研讨,专家们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糟糕:姜延琛的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20%,他还有重度骨质疏松,骨质甚至达不到60岁女性的水平。这些都为手术增加了难度,经过谨慎的评估讨论。

专家研究决定采用两阶段、4-5次手术的治疗方案,来完全打开他的“Z”形身躯。5月25日早晨7点多,姜延琛被推进了手术室。麻醉就是第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在增加了镇静药物剂量后,由于姜延琛的颈部构造异于常人,镇静剂导致舌后坠,他很快就不能呼吸了。麻醉医生王治军立刻采取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措施,在两次尝试失败后,姜延琛的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27%。

生死一线之时,麻醉科副主任胡晓也来帮忙,挑起舌根,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完成了惊心动魄的麻醉后,王宇开始手术操作。

姜延琛的脖子主要是被肌肉萎缩后的纤维拉扯,所以纹丝不动。那么手术就要切断这些纤维,从而减少颈椎受的拉扯力。

面对只有一个手掌宽度的手术操作空间,面对直线上升的手术感染风险,面对病变颈椎极度精细的操作要求,王宇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掏着”操作两个多小时。直到看着姜延琛苏醒过来,四肢正常配合指令活动,他揪着的心这才落地。

手术结束当天晚上,姜延琛被送到了重症医学科观察治疗。这一晚对姜延琛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专家而言,是接受多重未知考验,携手闯过一道道难关的艰难时刻。医护人员几乎不错眼地守护了姜延琛整整一晚。

3个月后,姜延琛的颈椎已经拉直超过120度。王宇按计划为他在8月15日做了第二次手术,把已经拉直的颈椎部分固定住。原计划很轻松的一个手术,实际上却又是困难重重。最终,原定两三个小时的手术,在王宇等医生如履薄冰般通力合作下七小时才结束。

已回德州将重返课堂

8月6日,姜延琛在病房里过了19岁生日,王宇也去病房和他一起庆祝。时隔多年,姜延琛终于“坐在椅子上”过了个生日。母亲于梅英分蛋糕时说:“这个生日属于姜延琛生命新开始,我给他第一次生命,王宇主任给他第二次生命。”

姜延琛则发了条朋友圈:“19岁的天空格外绚丽,奔山赴海,未来可期。”

10月8日,姜延琛取下了伴随他近5个月的头盆环,代之以颈部支具。第一阶段的治疗完成了,从反向折叠180度到矫正90度的转变,剩下的90度需要通过矫正胸椎和腰椎来实现。

11月14日,记者联系到当地相关部门,姜延琛已回到德州,恢复后将回到课堂,继续他的大学生活。明年将继续进行下一轮治疗。

祝福19岁的姜延琛,昂首阔步,未来可期!

(综合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张海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