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公安探索社区警务治理之道: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平安社区
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2021-12-22 19:49: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华夏”,是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一个社区的名称,“华”意礼仪之大,“夏”喻服章之美,这里生活着两万多名居民,是夏津人口最多、社情最复杂的社区之一。
近年来,夏津县公安局深化“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机制运行,创新基层治理,强力推进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华夏警务室建设,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新格局,为深化基层基础工作、探寻社区警务改革创新提供了夏津样本。
以“六点六实”为靶向,智慧警务助力基层实践
夏津县公安局以“做专、做实、做强”警务室为突破口,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枫桥经验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基层社区管理改革。
华夏警务室不断摸索实践,逐步形成群防群治“六点六实”工作法,即: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落脚点,把充分利用群防群治力量、把凸显社会治理功能的基础做实;社情民意的信息点,把凸显掌控辖区动态和各类有价值信息、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做实;普法知识的宣传点,把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把凸显社会面防范能力的工作做实;矛盾纠纷的调解点,把凸显靠前解决社区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升级的工作做实;治安防控的执勤点,把凸显群防群治力量、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工作做实;为民服务的办事点,把凸显延伸服务触角、优化“小张快跑”等便民利民机制的工作做实。“六点六法”工作法,为警务室开展各项基础业务提供了有效遵循,在全县公安机关警务室建设与发展应用中发挥了标杆导向作用。
以“五级联防”为构架,融合资源助力平安建设
夏津县公安局把加强社区警务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落实“政法为民36件实事”、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要求,率先在华夏警务室建立了社区民警、社区义警、社区联防、老警暖调、警保联控“五级联防”警务工作机制。
“社区民警防”,依托社区民警张予斌发挥一警多能优势、多警联动,建立“小张快跑”代办服务新模式,叫响“小张快跑”品牌,构建“微警务”警民联系网络,切实发挥公安机关和社区的联系纽带作用。
“社区义警防”,即组织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等保安力量,调动行业场所等社会资源,整合保安员、环卫工、快递员、社区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华夏义警”队伍。今年以来,接待服务群众1500余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200余件。
“社区联防”,即构建社区民警带队、社区干部和联防队参与的巡逻力量,在社区重点路口、重点区域巡防,形成常规巡控、夜间查控的科学模式,切实压降社区发案率、提升群众安全感。今年以来,华夏社区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老警暖调防”,即发挥退休老民警经验丰富、人脉广泛、协调力强的优势,返聘老民警参加社区矛盾调解和纠纷化解,期间,住在社区的老民警韩之虎等同志主动参加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2次,用老警的智慧、魅力和温情疏通了当事人心结,温暖了群众的心。
“警保联控防”,即在社区联防基础上,把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学校保安员和社区网格员组织起来,构建7支12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有效发挥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职能优势,确保社区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以“枫桥经验”为依托,系列措施助力社区和谐
以“小张快跑”的“主动服务”机制内涵赢民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实施“一网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揽子解决”的便民利民代办机制;同时,以“百万警进千万家”走访活动为依托,主动走入社区民居、企业、场所、商铺,并定期到老年人家庭、留守家庭中走访,把送法送教和送温情结合起来,让群众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小张快跑”也由“跑机关跑业务”跑进了“登家门、访民情”的群众心坎里。
以“社区微警务”的“全时服务”机制内涵创满意。健全完善“微警务”警民联系网络体系,在向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微信矩阵涵盖社区群众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社区义警防”的内容,通过警民联合、携手组团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针对性开展了平安创建、警校联勤、法律咨询援助等特色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咨询服务活动5次,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促进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以“忠诚哨上党旗红”的“品牌创建”引领效应促提升。以“忠诚哨上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为切入点,推动社区民警进社区党支部班子,发挥社区民警兼任网格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大力开展了“忠诚哨上党旗红”创建活动,在“五级联防”基础上,组建“联防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服务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合力推进社区治理。今年以来,华夏社区在公共设施维修更新、常态化疫情防控、电诈“零发案”社区创建、快递进社区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商晓雯 报道)
责任编辑: 张双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