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四压三减两配套”破解残疾人办证难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海峰

2022-02-22 17:06:2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从评残到领证只出了一次家门,而且护理补贴也不用我们再申请跑道了,感谢残联的工作人员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日前,柴胡店镇彭家胡同村村民彭刚家中,宁津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将其母亲张红梅(化名)的残疾人证送上门。张红梅今年86岁,因病卧床,不便出门到15公里之外的宁津县城评残办证。 2月8日,彭刚带着张红梅的身份证、病历来到柴胡店镇残联,2月18日,宁津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便 “找上门”,评残、拍照、办证全程包办,当月即可领到残疾人护理补贴。

2019年7月,宁津县残联通过“4+3+2”优化残疾人办证流程,破解残疾人办证难。宁津县残联在流程上做好“四压”,即压缩评残时间、压缩填报表格、压缩取证路程、压缩上门评残间隔;在服务上做好“三减”,即减去申请环节、减少精神残疾人外出评残、减免评残费用和照相费用;在管理上做好“两配套”,即志愿服务配套、监管机制配套。自推出“4+3+2”优化残疾人办证流程以来,宁津县残联共新增办证、核查换证6800个,仅2019年下半年,宁津县就核查、新办残疾人证1600多个,是往年同期的两倍。

“改革前,宁津县残疾人申请办理残疾人证,要先到村里开介绍信,后到县残联填写申请表,然后再去外面的照相馆照相,最后到县城定点医院鉴定,等鉴定结果公示结束后,又要回到县残联领取残疾人证,前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耗时耗力。”宁津县残联组联部主任谢玉馨说。他们通过走访了解到,由于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缺乏对残疾人证的认识,不少需要也可以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却没有办理。

为让残疾人充分享受应有的政策红利,宁津县残联以流程再造为切入口,取消申请环节,与评残医院协调,实现现场办公即审即鉴;精简表格,把残疾人证申请表和残疾人评定表两套三张表格精简合并为一张,由工作人员填写,残疾人或监护人签字确认即可;鉴定完毕后,宁津县残联安排专人统一领取鉴定结果,残疾人无需跑腿;宁津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在评残现场免费为残疾人照相、打印照片;残疾人证统一发放,既可申请上门送证又可选择就近到乡镇残联领取。在精简流程的同时,宁津县残联加强监管,纸质版档案和电子版档案双保存,上门评残现场查看残疾人真实的身体情况和生活情况,避免了作假办证现象的发生。

2019年7月以来,通过“4+3+2”优化残疾人办证流程、优化办理方式,宁津县残联成功解决了1100多个瘫痪在床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和900多个无法出门的重度精神残疾人的办证难题,为他们节约路费、拍照等各类费用30万元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残疾评定全免费、集中开展精神残疾鉴定、实现上门办证常态化,做到了评残电子版档案和纸质版档案双保存,为残疾人现场免费照相、免费打印照片走在全省前列。(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张兆坤 侯建富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海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