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家乡丨网络名人走进黄三角农高区,看“新希望”如何萌芽在盐碱地上

2021-12-03 11:41:31 发布来源:海报新闻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哺育了沿河人民,却也在东营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形成了大量重盐碱地。数据显示,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未利用土地近800万亩,其中盐碱地270万亩。后备土地资源是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土地上发展起现代农业?12月2日上午,“黄河岸边是家乡——‘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观摩团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一副生态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盐碱地上结出现代农业硕果,黄河口“绿色梦想”正变成现实

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中国的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亿亩,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一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百姓的梦想,要想实现它,则需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网络名人们通过观看宣传片,对农高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大概了解。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前身为山东省国营广北农场,始建于1950年,是华东地区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黄三角农高区成立,成为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基本任务,在盐碱地特色种业、盐碱地生物农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智能农机平台展厅里,旋耕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国内首台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等基于自主研发技术体系的智能设施农业装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网络名人们都争相拍照,惊叹不已。“这台银色的小精灵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拖拉机相貌平平、操作笨重的传统认知。”网络名人@侠客科技说,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从外国引进到自主创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见证了我国农机体系的发展。

如今,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按照“平台、团队、项目、产业”一体化推进的路径,引进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35个科研团队,建设了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利用、盐地藜麦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多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试验场等4个中试研发平台和万亩高标准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承担了科技部专项、中科院STS计划、战略先导专项等8个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5亿元。

益虫助力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红光灯下蜂是看不见的,这样蜂就不会往蜂箱外飞逃,所以在红光灯下蜂群更为安静,这样有利于蜂群的发展。”在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楼内,记者看到了体格异于常“蜂”的新疆地熊蜂。

“我们一直以来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授粉熊蜂和天敌昆虫这些益虫资源,国内第一只新疆地熊蜂就是我们培育出来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蜜蜂授粉一直被认为是大田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最佳授粉方式。通过熊蜂授粉,番茄亩产比人工授粉增产20%,畸形果率降低40%,维生素C增加26%;草莓亩产较人工授粉增产20%,畸形果率降低81%,维生素C增加12.5%!相比于人工授粉,熊蜂授粉可以降低作物病害、提升果蔬品质、提高单果净重、节约人力成本,进而增加种植户收益。

记者了解到,以1亩樱桃番茄大棚为例,激素授粉产量为2364千克,每千克6元,产值14184元,授粉成本500元,减去授粉成本的效益为13684元;熊蜂授粉产量为2514千克,每千克7元,产值17598元,授粉成本1000元,减去授粉成本的效益为16598元,采用熊蜂授粉方式,每亩樱桃番茄大棚可以为农户增加近3000元收入。

昔日“白花花”,今日“金灿灿”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营拥有盐碱地面积340万亩,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高的盐碱地之一。那么,如何能使盐碱地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据工作人员介绍,“改种适地”关键在于育种。跟随基地工作人员的脚步,网络名人们参观了盐碱地资源植物综合利用研发楼。

据了解,为解决盐碱地适生植物育种难、育种周期长、制种产量低等瓶颈问题,黄三角农高区牵头,中科院主特设计,与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共同构建“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一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一田间耐盐梯度测试鉴定”三级育种体系,实现盐碱地适生植物精准快速育种,为发展盐碱地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基础、作示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是农高区承担的重要使命。这几年,东营立足盐碱地特色优质资源,聚焦功能粮食、中草药等7类耐盐碱特色物种,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规划建设盐碱地特色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搜集本地和国内外盐生作物种质资源13科42属89种1.5万份;建立了藜麦种质资源库,培育了一批适合盐碱地栽培、产业开发度高的突破性品种(系)。引进培育6家种子企业,配套了育种机械研发生产平台,推行商业化育种机制,初步构建起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全链条现代种业运营模式。

网络名人@-四分三十三秒-说,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农耕从人工化到机械化,再到无人智能装备,当代的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应该这样。

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药则药、宜草则草、宜游则游,在黄河三角洲,土壤表层泛起的白色盐渍,丝毫挡不住绿意与生机。全国各地盐碱地科研工作者会聚于此,掀起“科技会战”,育种、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切入点各异而万象归一,一条条科学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新路径在这里诞生,并以此为起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下一步,黄三角农高区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之以恒咬定建设盐碱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目标定位”,实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特色种业、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与制造未来产业、乡村振兴、企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提升、风险防控“九大攻坚行动”,拓展创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双招双引、聚集科技资源、聚力推进项目、改革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六大创新路径”,强化党的建设、学习提升、营商环境、治理体系、激励奖惩、廉政建设“六个基础保障”,着力打造以盐碱地为特色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盐碱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东营报道)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