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丨每天7.5万吨污水在这里变地表三类水

大众日报记者 张文婷 王浩奇

2021-09-17 08:51:0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秋日的济宁太白湖景区,清风徐徐、荷香犹浓,安静的水生植物下,城市污水在进行着一场净化、回归的蜕变。 济宁市污水处理厂和太白湖新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中水,经过位于景区的老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的多孔介质和水生植物净化,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后排至南四湖。

“我们采用复合潜流湿地+水平潜流+表面流+稳定塘处理方式,是人工湿地技术最先进、工艺最复杂湿地技术,处理过的水清澈见底,没有任何异味。”太白湖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总工程师王宏春随地捧水向记者展示。老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位于老运河下游,太白湖东北侧的滩地和南侧的湖滩地区域,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823.5亩。通过截污导流管道引进济宁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中水,规模5.5万吨/日;南区处理新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中水,处理规模2万吨/天。

工程潜流湿地区分16个单元,使用根系发达,对污水成分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菖蒲等。这些植物不仅可增加湿地基质的透水性,还能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将氧气传输至根区,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表面流湿地区域在原有野生水生植物基础上,新栽植荷花(微山红莲、白莲、太空莲、建莲、睡莲等)、芦苇、香蒲、鸢尾等30余种水生植物,共500余万株。废水从湿地表面流过,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依靠植物生长在水下部分的根、茎和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的。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此外,为从根本上改善老运河水质环境,保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太白湖新区重点实施了太白湖景区三期湿地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北区湿地、南区湿地、连通渠退耕还湿工程及老运河尾水截流湿地工程组成。

“这里原来是养猪场、养鸡场、鱼池、饭店、稻田,我们以评估价收回地面附属物,并通过土地流转,从群众手中收回滩涂地后进行土方综合整治60万立方米,地形整治完成约10万立方米。”王宏春介绍,退耕还湿工程作为湿地三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月开工建设, 2013年3月完工,承担着太白湖景区南部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功用。当地还实施了连通渠景观绿化工程,在退耕还湿工程的基础上适当配置景观植物和园林建筑,目前已经形成集水质净化、生态保护、游览观光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婷 王浩奇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建国     签审: 王如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