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多了主力军!菏泽市牡丹区精准高效培育高素质农民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2023-09-30 22:16: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玉米熟了。

秋日明媚的阳光下,在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吴胡同村的田野里,吴清义掰下来一个玉米棒,撒开包衣,金黄色的玉米颗粒均匀饱满。

他高兴地说:“大丰收!亩产800公斤没问题,比去年亩增收200公斤,我这500亩玉米,增收太可观了。这多亏了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以致用。”

参加培训班有哪些收获?老吴如数家珍:“我们在参加培训班时,不仅只听课,还现场学习、现场操作。什么时候用药、什么时候追肥,掌握的一清二楚。利用在培训班上学的知识,我对玉米进行了后期管理,用飞防,延长了玉米叶片的功能期;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后期追肥。往年,玉米一长高,就没法施肥了。”

参加培训开阔了老吴的眼界,他说:“高素质农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足用好政策,科学种粮、多种粮、种好粮。新疆的玉米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我们还要继续加油!在500亩土地规模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和吴清义一样,安兴镇安兴村陌旭家庭农场的张国民,也从培训班中收获颇丰。

“我通过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知识,掌握了玉米精播提密度、种肥同播、化控防倒等技术,拿来就能用。采用肥水一体化、一防双减、适期晚收等关键措施,效果明显。”

测产结果显示,张国民的“百亩田”玉米,亩穗数5698,穗粒数589.7,按该品种千粒重387克计算,实测亩产1105.3公斤,在牡丹区秋粮高产竞赛获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自9月20日始,牡丹区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民普遍反映,今年的玉米大丰收,多数地块亩产在650公以上。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功不可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

菏泽市牡丹区农业部门精准高效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有370多名高素质农民参加了培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有的放矢,解渴、管用!”

牡丹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广校校长)毕玉根介绍:在培训中,牡丹区从学员的筛选、课程的设置,到培训过程的管理和后期的跟踪服务,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模式。

首先在筛选学员上下功夫。改变分指标的方式,采取网上自愿报名与动员报名相结合的的方式,把愿意学的高素质农民吸纳进来,以年轻农民居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跟踪培训服务。区农业农村局将对表现优异的学员进行表彰,在项目安排、惠农政策、人才使用方面优先考虑,充分发挥好优秀学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培训方式、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改变过去侧重课堂学习的模式,现场教学不低于全部课时的60%,到周边各县区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先后到牡丹区种子资源保护中心、山东灏诺植保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让学员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玉米高产田",请“土专家”现身说法,谈种植成功经验,开展现场培训。现场培训的头天晚上,把第二天的行程告诉学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问题,带着问题现场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培训班还邀请了财政局农担贷管理中心的同志前来解读“农担贷”政策,讲解关于农业信贷担保证策,使广大学员对当前国家的信贷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在开办仪式上,对党小组进行授旗。党员带头认真学习,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化军介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我们通过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把新技术、新理念传递到乡村一线,进一步提升培训的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毕玉根 郑雪起 郭丽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兆锋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