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黄河|难忘那年那月“战黄河”峥嵘岁月

2021-11-03 20:47:3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张全文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昆仑山下,九曲十八弯,一路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浊流婉转,滚滚向前。历经黄土高原、崇山峻岭,亿万年奔腾不息,东流山东境内流入渤海,孕育了一个泱泱大中国,像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屹立着,铸成中华民族的屏障。黄河,华夏文明史最悲壮的一条河,它流淌过鲜血,书写过饥饿,见证了历史上人间无数悲欢离合,满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王朝,从诞生到消亡,蕴藏着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神奇密码。

我的家乡寿光位于渤海湾畔,这是一片一马平川多河无山的土地,如今有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叫:“中国寿光蔬菜之乡”,这是全国人民每每提起它格外叫人向往的地方。我作为一名寿光人,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抚今思昔,六十年代曾亲历过战黄河波澜壮阔的场面,而今情不自禁每当忆起那年那月“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峥嵘岁月,内心感到无比自豪骄傲和向往。

追朔到52年前,即1968年正月初七,山东全省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打响了黄河改道工程攻坚战。寿光县前杨公社党委为了切实加强工程的领导,第一书记赵守义同志亲自披挂上阵。工程地点位于黄河一号大坝寿光段位于垦利县永安镇东北方向约60华里,向东不到40里就是滔滔渤海汪洋的地方。公社实施土方工程责任到片到大队,片长带队具体靠上抓。民工公社规定,每人一天粮管所交一斤地瓜干,以片为单位吃食堂。启程那天,全社民工精壮劳力,公社大院集合统一行动。哪个年代汽车很少,加之人员众多,只能靠步行。全社共三百多人参战,我们前杨片有五六十人。出发时,每人手推一辆小车,自带工具铁锨、篓子、铺盖、4天干粮等用品。正月初七早饭后同全社民工一起整装出发,浩浩荡荡向孤岛进发。一路上走到村庄就近村庄住下,然而北大洼地广人稀村少,有时根本找不到村子,无奈只好就地用一块塑料布遮挡,席地而睡,吃饭时就近找些柴草把水烧开饮用。就这样大家风餐露宿300多里路程叮叮当当直走4天,一路上尽管有些艰辛,但大家谁也不叫苦和累,反而高高兴兴终于胜利到达黄河大坝寿光段前杨工地。

黄河一号大坝地处山东省出了名的北大荒,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北大荒真荒凉,漫漫碱场地,无风碱尘三尺浪,遍地黄宿菜,也有兔子也有狼。”初到此地虽觉得村庄少之又少,但总感到有些新鲜。碱场窝唯一能见到的植被是一丛丛红荆条、黄宿菜,举目远遥漫无边际白茫茫一片。这里土质细而松软空旷,平时风力一般4级至5级,有时达到7至8级。整天碱尘飞扬,能见度低,人居住生活下来,不自觉一抹脸上布满一层黄尘,难辨真容。洗脸、刷牙用水成了问题,人们只能用卤水洗刷,做饭、饮用淡水只能靠从外地运来。最惨的是风力大,扬起的碱土沙尘往往使人睁不开眼。面对这恶劣的生活条件,大家驻扎在这里,来不及多想,人人动手搭窝棚,首当其冲解决住宿问题。我们忙着用木头搭人字架,先覆盖一层薄膜,然后再盖上苇席,一个简易的窝棚就做好了。不过这样的窝棚即不挡风也不遮雨,风一刮被子上全是土,一下雨就更惨,被子全被打湿,晚上躺在里面还可以透过缝隙看星星。与此同时,伙房炊工也忙着搭伙房,用高粱米、玉米面、地瓜干面三合面蒸窝窝头,民工食宿生活一日三餐窝窝头加辣疙瘩咸菜。

第二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民工就待不住了,匆忙吃过早饭的各路民工推着小车,黑压压人群很快陆续赶到工地,大家有说有笑挥汗如雨干起来,谁也不叫苦喊累。遥望坡野工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轰轰烈烈波澜壮观场面,一个个“人’字窝棚就像蚂蚁一样在盐碱地摆开了长蛇阵。大坝整过工地红旗招展,语录牌比比皆是,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修筑黄河一号防潮大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交给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当时对坝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就连口号都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建规格,铺底 50米宽,坝高8米,封顶6米宽,一律用红粘土护坡,坝顶一侧每10米一堆土堆,呈梯形,高1.5米约合20方,土堆是备用土,以防决口之用 。所有取土均从坝外150米开始取土,推到距离200米的大坝倒土,50公分一层坝土铺满,大队与大队之间不留鸿沟,然后由东方红履带拖拉机碾压几遍,继而周而复始倒土。提起工程推土的艰难,恐怕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那时没有高端机械,全靠人力小车推,刚开始还顺利,民工情绪高涨,整个工地,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劳动的号子声此起连绵经久不断,阵阵催人上进,干劲冲天,工程进度很快。但随着坝体越来越高,坝坡越陡,上坡越吃力,即是走“s”型路,单人单车推到顶已经办不到了,于是人们采取一推一拉,一推二拉、三拉、四拉‥…后来,民工又从老家把生产队肥壮的骡马牵到工地,爬坡拉车。还有精明的民工采取大坝顶上支滑车,人在坝底向下拉。当工程进入缓慢阶段,民工也进入疲惫状态,工地上畏难情绪在上升,当时民工吃的主食是高粱面、玉米面、地瓜干面窝窝头,早上咸菜,中午炖萝卜片,民工每天一干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许多人身体出现不适,有的甚至因忍受不了打退堂鼓,鉴于这种情况,连部及时采取措施,实行歇人不歇马,组成几个梯队,轮番上阵。在生活上改善伙食,相隔几天吃一顿馒头。五一劳动节,还放半天假,每人发半斤猪肉,4个馒头,并且还发动各社队领导亲历工地进行慰问,由于采取以上措施,这才使民工情绪稳定下来。

就这样,闭眼睡觉,睁眼推土,一晃历经三个多月过去了,黄河一号大坝前杨公社段同全县兄弟社队一样胜利竣工,并通过省级一次验收良好。清楚记得,三个多月的劳动得到了5元钱的优厚报酬,回家以后我用5元钱买了一把推子,做好事为社员理发,52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把推子至今还保留着当做永久的纪念。

工程验收合格,当我们即将离别用血汗铸成气势雄伟的黄河大坝,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和留恋,一股难舍难离思绪油然而生,深感自己在有生之年为祖国、母亲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感到无比光荣自豪骄傲,通过这次“战黄河”,个人思想上也从中进一步得到了提高锻炼,也从中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辉煌一页。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齐家村村民

“我眼中的黄河”讲述你的黄河故事征集活动进行中,投稿详情请戳链接>>>

征集活动丨“我眼中的黄河”,讲述你的黄河故事

责任编辑: 李欣苁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