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胶东彩塑门神迎新年

大众日报记者 从春龙 策划 王金龙 兰传斌 王菁华

2022-01-15 22:14:3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有一首关于过新年贴门神的童谣流传至今:“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按照习俗,每逢过年,为了吉祥喜庆、保平安,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门神。区别于常见的门神画像,烟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彩塑传承人陈玉录制作的彩塑门神因其立体化、形象化的的表现方式,备受市场推崇,还因此登上过央视。

走进位于烟台1861文化产业园的陈玉录彩塑工作室,俨然进入一个彩塑艺术品博物馆,宽敞的空间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数个展架和主题场景陈列台,其上陈列的是陈玉录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主题各异的代表性彩塑作品,墙上悬挂的除了几幅特色鲜明的版画,最惹眼的就是造型各异的彩塑门神挂像,所有作品形神毕肖、栩栩生动,大千世界、生灵万物在小小一抟黄泥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塑与画的高超技艺将黄泥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和生命。

门神文化探究

“中国最早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他们出自《山海经》,是远古门神。”陈玉录多年从事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研究和整理,说起门神文化,他打开了话匣,“后来还有君王诏封的御封门神,像老百姓熟知的秦琼与尉迟敬德。再有就是老百姓封的素封门神,要得到老百姓认可,成为素封门神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得有本领,第二得是好人,愿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要说素封门神,这数量可就多了,像张飞、关羽、岳飞、海瑞、包拯等,还有一些神话人物兼职门神的情况,像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文武财神、钟馗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而且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门神一般都是一对,一左一右张贴悬挂。”陈玉录把记者带到了一对挂画前,这套作品以喜庆浓郁的正红色为底板,左边是姜太公手执蝙蝠,持打神鞭骑于麒麟之上,威风凛凛,右边是赵公明以长剑挑铜钱,胯下猛虎怒目圆睁,尾高竖,“这就是我创作的彩塑门神,可以挂在门板上,与木版画相比,它极具浮雕的立体质感,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生动形象。”

创新不能忘“根”

记者注意到,在展示架上,还有好几对彩塑门神摆件,风格鲜明,各具特色。陈玉录指着其中的一对彩塑介绍,这对作品是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木版年画的元素进行的创作,人物造型线条饱满、圆润,用色只采用传统的红绿灰几种,对比鲜明,却不显单调,眼部细节则采用了戏剧元素,凸显人物表情更加生动。“而这对门神的创作,我更多借鉴了现代元素,像盔甲部分,我融合了动漫元素的设计,配色上采用了现代调色方式,使色彩看起来更加柔和”陈玉录指着另一对作品介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出现的一些新题材,新材料,新技法,我们都应该加以利用,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但传统的民间元素一定不能丢,否则艺术会断了根。”

以匠心对待创作

对于门神这类传统题材的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前,陈玉录会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搜集各地民间版画,走访名山古迹,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元素”储备,所以他的门神作品,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古风古韵。“在制作方面,我们胶东彩塑也是比较独特的,”陈玉录说:“要经历揉泥、醒泥、塑形、掏空、缝合、精雕、晾干、烧制、上色等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极有讲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作品破损、开裂,所以彩塑作品创作周期都是比较长的。”

除了彩塑创作,陈玉录也致力于彩塑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全国各地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跟随他学习这门艺术,姜宗伟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大学学习的美术专业,可学习彩塑一点也不轻松,跟随陈老师学习半年多了,前不久我想做一个最简单的小兔爷,结果师傅指导我一直改,改了半个多月,才基本成型,咱们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姜宗伟感叹道。

除了门神,陈玉录还制作了各种寓意吉祥的彩塑小摆件,有“萌虎”“虎妞”“虎娃”“福娃”,小老虎和小娃娃都萌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物件虽小,但每一件作品,每一处细节,也都无不透露出陈玉录对彩塑艺术的匠心精神和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热爱。陈玉录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老虎代表阳气,从前过年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希望孩子虎虎有生气,百邪不侵。今年恰逢虎年,我想通过这些作品,表达对新春的美好寓意和对大家的祝愿!”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赵海燕 报道 设计 李扬 于海员)

责任编辑: 刘蓬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