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看山东·卫生健康篇|核医学新突破: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袁双虎团队首次证实新型示踪剂无创鉴别肺癌病理类型潜力

大众日报记者 徐晨

2022-05-07 16:03: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胸部放疗二病区主任袁双虎教授研究团队在核医学国际顶级杂志EURJNUCLMEDMOLI连续发表两篇高水平论著,该研究报道了PET/CT新型示踪剂[18F]AlF-NOTA-FAPI-04的“构建-验证”及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该示踪剂显像准确性高于传统示踪剂18F-FDG,首次证实了其在转移瘤中的PET特征具备无创鉴别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的潜力。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癌症,但其早期诊断率低,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达晚期,生存率也不理想。根据研究,在肺癌早期进行有效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生存率可以提高20%

作为癌症诊断、分期的重要手段,PET/CT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目前最常用的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FDG(18F-FDG,氟化脱氧葡萄糖),但FDG并非癌症特异性的制剂,易受炎症、感染等影响,产生“假阳性”结果。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一种膜锚定的肽酶,在超过90%的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而在生理条件下低表达,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反映肿瘤微环境特征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18F标记的FAPI示踪剂([18F]AlF-NOTA-FAPI,以下简称18F-FAPI)并进行了临床转化研究,验证了18F-FAPI在动物和不同类型肿瘤患者显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发现在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诊断优于传统的18F-FDG。

研究还发现,18F-FAPI在PET上的摄取程度可以准确反映肿瘤中FAP表达水平,并且该示踪剂在肺鳞癌(SCC)、肺腺癌(ADC)和小细胞肺癌(SCLC)病灶上的摄取水平存在差异,证实了利用18F-FAPI进行PET显像,可在一定程度上无创鉴别上述三个癌种的病理类型。

据了解,于金明、袁双虎为文章通讯作者,魏玉春为第一作者,另外,研究团队中程凯、付正、郑劲松、马莉、许胜男、裴金利、刘晓丽、王世杰等也对论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