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东营区:西城的气质,悄然变迁
大众日报记者 李广寅
2022-08-22 10:03:3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公园连着公园,气派的校园与宜居小区相邻,宽阔平坦的道路直达一座座厂区、一个个单位……“三步一景,五步一画,我们的城市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美啦!”居住在东营区西城的居民,无不感慨于城市的悄然变迁!
1963年油田“基地”建设发展而成为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成为年轻城市的老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把关定向,今年以来,东营区吹响了高品质城市建设的号角,全面启动“新西城”建设,一幅幅崭新的花卷徐徐展开。
“新西城”的高端气质,源于大手笔规划!
一年来,东营区把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主题,坚持规划引领、公共优先、高点定位,部署开展城市更新突破年行动,实施总投资408.77亿元的111个重点城建项目,推动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五年塑新态”,一些多年想办的大事难事已经或正在突破见效,西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
聚焦规划引领、顶层设计、片区更新,东营区科学研判城市空间演变趋势,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东辛片区完成控规及城市设计,研究确定了“北拓、中优、南扩”空间布局,制定出台推动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意见。目前东营区正加快学校、幼儿园、道路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年内完成东辛公园改造,抓好首期500亩开发用地挂牌出让。近20年群众期盼的油田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同步启动了商行小区自主改造以及燕山路北延、胜泰路贯通。东营区将推动胜利新区片区打造西城南部绿心,依托东营科教园片区打造生态型科创核心区,在胜北片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石油文化+湿地生态”特色功能组团,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重点片区布局。
“新西城”的幸福气质,源于民生项目落实落地!
对于教育的关注,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民生话题。东营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今年完成3所中小学拆除重建和31所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实施胜利二小、胜利五十八中、胜利十一中、石大附中、青山小学等5所中小学改扩新建。同时,东营区推动行知实验学校民办转公办,全力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胜利一中、胜利二中、胜利十中开拓发展。
高度关注卫生事业发展,东营区把“卫生惠民”四个字落到了实处。东营区整合8家油地医疗机构成立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启动5家医院改造提升,支持油田中心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9月底前将完成区中心医院门诊病房楼、区中医院综合楼和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楼招标,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资源。
“新西城”城市功能正在悄然提升。东营区开工建设总长度28公里的37条城市道路,推进路网、管网、水网、绿网一体同构。投资4.6亿元实施西城供热管网建设项目,新建改造供热管网90公里,8月底正式开工。开发建设智慧停车综合管理云平台,新建公共智慧充电终端500个,年内镇街驻地以上实现智能充电桩全覆盖,人口密集区、产业集聚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新西城”的生态气质,源于绿色生活理念的积极践行!
“推窗见绿”的梦想生活,“新西城”居民正在实现。东营区高标准建设总规模1219亩的5处城市公园,其中体育公园、东辛公园、燕青公园、供应公园等4处公园年内建成开园。东营区还因地制宜建设海科游园、莱阳路游园等多处街头游园,力争尽快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城市有“绿芯”,也有“外貌”。东营区高标准建设12公里沿黄生态长廊,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河湖水质提升工程,集中打造耿井湿地,在北二路以北规划建设城北湿地群,构建“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
东营区还投资2亿元实施15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西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试运行调试完成。开展城市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拆除违法建筑471处、30.13万平方米。东营区聚力建设全市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垃圾分类综合运营中心,10月份建成启用。在胜利新区原油库旧址,东营区规划建设近1个平方公里的石油文化主题公园,定位于国内顶尖、世界一流,打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典范。
“新西城”的融合气质,源于油地居民的共同推进!
油地融合、共建共治和谐“新西城”,是东营区独有的特色。东营区终秉承油地“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工作理念,重大事项共同推进,重点问题共同会商,重要政策共同争取。今年,东营区与胜利油田签订油地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4个专项协议,着力深化产业共育、城市共建、科技共享、人才共用、社会共治,不断开辟油地共赢发展新路径,在构建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上不断打开新局面、干出新气象。
“新西城”的活力气质,源于高端产业的活力迸发!
东营区聚力打造产城协同、动能强劲的活力“新西城”。东营区着力优化城市发展的目标、动力和路径,健全“链长+园长+班长”产业转型机制,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东营高新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4家,入选山东省工业强县。东营区积极推动科创经济、楼宇经济、商圈经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过千万的楼宇达到11座,城市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徐淑霞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蓬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