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学博士的绵绵黄河情
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2022-09-22 15:26: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德州学院,有这么一位老师,她十余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保护母亲河”法治保障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续写着与黄河的法治研究故事。从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规划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她慎终如始的以一位法治人的身份坚守着一颗“保卫黄河”的拳拳初心,深耕细作,潜心研究,奏唱着“黄河滔滔不绝向东流”的法治保障最美和声。她就是德州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徐丽红博士。
结黄河之缘,启护河之路
徐丽红自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感。2005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只身从山西来到德州学院任教,成为德州学院第一名引进的法学硕士。2009年,在一次山东省经济法年会的交流中,她了解了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规划的国家战略意义,深知在法学领域中理论研究的支持与带动对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性,瞬间燃起了黄河法治保障的火苗,自此开启了她与黄河法治故事的序言篇章。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她安顿好家里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在图书馆检索大量文史资料和相关数据信息,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方针,反复研读,分析思考,从统筹调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理论学习入手,紧扣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地方政策、规划主战场等中心内容,进行实践调查研究,勾画出了黄三角法治保障的脉络图。
此外,为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她还系统学习了《区域经济学》《宏观调控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阅读相关书籍百余册,并多次到东营、滨州、潍坊等6个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办和法庭、派出所、司法实务部门等单位调研,赴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围绕着“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的法治保障”这一核心,开展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法治建设研究》《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特色经济建设研究》《太阳能德州城市品牌和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出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法治建设研究》等专著5部,多次获得山东省软科学、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奔腾不息的黄河,奋斗不止的信念。2021年10月的一天,徐丽红被一句话深深的产生了共鸣,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从新的战略高度发出的“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号召和对黄河流域山东段提出的更高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徐丽红觉得自己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法治建设研究》中的研究得以了肯定、提升和延续,她激动不已,爱不释手的翻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其中的“1+N+X”要求的专项规划更是充满了兴趣,她说:“这是国家战略,是大战略,虽然我们每一个人是渺小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的做到那个“X”,就是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大贡献。”
在十数年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发展研究基础上,徐丽红以法治保障为切入点,于2022年1月,依托法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专题实践研究小组,并担任组长。
目前,徐丽红正在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中的德州特色、山东经验、检察机关协同治理及行政机关的联动治理等专题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共计6万余字,撰写专著《检察机关在黄河流域公益诉讼中的职能改革》初稿已完成。
匠心育英才,躬耕向未来
徐丽红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她在对青年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与时俱进,精心设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毕业生论文题目和调研报告,指导学生们积极投入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
她作为指导教师,成立“中国梦 黄河情 齐鲁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服务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保护黄河生态中的法治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及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全民参与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2020级法学专业学生王沂鑫说。
徐丽红还是法学院宪法法律宣讲团的核心成员,具有律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十多年来,她弘扬“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宪法法律宣讲服务”的精神,走进中小学、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个性化宣讲50余次,录制微课视频20余部,线上线下受众面达3000余人次,曾做客山东电视台“周末说法”栏目,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作为“家庭调解”志愿者,成功调解30多个家庭矛盾纠纷。多次被评为最美婚姻调解志愿者、德州市妇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德城区普法先进个人、德州市法学会先进个人等。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左海静 史亚辉 记者 张双双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