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60余项合作!青岛蓝谷“揭榜挂帅”打开成果转化之门

大众日报记者 肖芳

2021-10-22 21:49:5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揭榜挂帅,就是把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青岛蓝谷,这种“英雄不论出处”的科技体制机制,正在成为驱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招。

10月22日上午,“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暨“创响中国·青岛蓝谷站”启动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14个院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截至目前,“智汇蓝谷·揭榜挂帅”前期发榜的首批近300项企业需求中,已达成合作61项,签约总额达到约1.27亿元。

企业找到优质“技术合伙人”

青岛九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混凝土机械。该企业生产的泵车,可将混凝土输送到70米的高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当企业试图将泵车输送高度提升到80米时,遇到了技术难题。“若想进一步提高输送高度,在泵车底盘承重固定的情况下,就必须对机械臂进行轻量化改造。但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是很长的科技中小企业,我们很难挖掘到行业内尖端技术人才,新产品研制也因此长期陷入瓶颈。”该企业副总经理王妮妮说。

直到今年春天,一行调研人员的到来,让企业新产品研发终于“柳暗花明”。今年4月以来,青岛蓝谷管理局协同即墨区发起“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联合成立“企业科技需求调研工作组”,走进九合机械等189家创新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摸底企业需求首批近300项,然后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放榜求贤。很快,经过技术经理人的“牵线搭桥”,来自不同院所的专家先后与九合机械进行了5轮技术路径对接。通过反复比较,九合机械最终选择了与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

“研究院从机械臂的结构设计、材质等方面拿出了综合方案,与我们的产品十分贴切。”王妮妮表示,目前双方合作研制的混凝土泵车新产品已经进入试制阶段,预计明年5月份就会实现落地。

九合机械寻找合作伙伴的故事,是青岛蓝谷“揭榜挂帅”工作成效的一个小小缩影。目前,除了九合机械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到蓝谷寻找“技术合伙人”,海信、海尔、华大基因、安琪酵母、海检集团、一汽解放、即发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拿出应用场景前来“放榜”,与蓝谷科研院所达成了一系列合作。

例如,海信集团与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在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8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双方还围绕国家战略技术需求申请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目前,双方还在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青岛)的支持下,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了高端人才的联合培养。

此次“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现场,海信集团又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签订协议,推进在城市云脑建设、家电技术升级方面的合作。“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出题,科技部门组织张榜,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谁有本事谁上,这种‘揭榜挂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海信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高雪松认为。

院所有了成果转化“承接地”

对于企业来说,“揭榜挂帅”引来了“技术合伙人”;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揭榜挂帅”则提供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承接地”。

此次“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现场,山东大学(青岛)分别与华大基因、安琪酵母两家企业签约合作。“我们将和华大基因共同建设全球领先的微生物样本及基因大数据库,和安琪酵母合作开展酵母菌种、酶制剂及新型食品的技术创新研发,把我们连续攻关多年的技术转化成产业化产品。”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盛英表示。他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时并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技术需求,现在政府搭建起官方权威平台,企业主动将技术需求发布出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揭榜挂帅”,真正将科研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部部长刘玉龙表示,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体制创新,蓝谷现有的50余家涉海科研平台和高等院校,如今并不单纯进行基础研发,其中不少拥有自己的产业化平台公司,可以解决对外投资、收益分配等问题,推动实验室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应用。截至目前,青岛蓝谷已有6家院所成立产业化公司,7家院所建设众创空间或孵化器,5家院所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20年至今,蓝谷高校院所实现横向技术合同转化385项、成交额5.21亿元,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98家,成果转化势头十分强劲。

当天,山东大学青岛蓝谷成果转化基地同步揭牌。这个由山东大学(青岛)与青岛蓝谷共同建设的成果转化基地,将重点围绕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海洋等优势学科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科研机构和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则是为科研团队提供一个走向市场的环境,实现1到100,甚至到10000的转化。”山东大学(青岛)科研处处长张荣林表示。目前,该基地已确定入驻数链融合技术创新中心、中法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址安全创新中心、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中心,其中数链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孵化的2家科技公司也将注册落户。

成果转化享受“全链条”专业服务

“如果你想做海水淡化,那么来我们这个‘超市’,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当天,由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牵头成立的海水淡化成果产业化工业超市也在蓝谷同步揭牌。据该超市负责人牟兴森介绍,针对海水淡化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共性需求,超市对每条技术路径的每个环节,从药剂、仪表、阀门、高压泵到能量回收、维护除垢,再到技术转移、融资服务,都提供了现成技术方案和产品以供挑选,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也是在这一天,蓝谷管理局组织的青岛大学实体肿瘤及临床转化研究院揭牌暨华赛伯曼融资签约活动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举行,华赛伯曼和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组建青岛大学实体肿瘤及临床转化研究院,与澳银资本、青岛马焦雷资本、厦门丰泓投资等资本方成功牵手,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

这是青岛蓝谷为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而搭建的又一专业化平台。作为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批复的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之一,青岛蓝谷聚力打造精益创业的集聚平台,多措并举持续搞活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在线下,青岛蓝谷牵头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目前,已有63家涉海科研院所、重点平台、龙头企业等参与其中。各方一改过去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扭成一股绳共谋发展。此次“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中,该联盟组织院所、机构组成10支专业队伍开展企业需求摸底、对接交流等工作,通过专业技术经理人的工作有效提升了供需双方对接效率。

在线上,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已经启用。它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海检集团等10余家重点院所、企业内的高端仪器“一网打尽”,400余台套、价值超5亿元设备悉数入网,覆盖海洋、化学、材料、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个人或企业只需登录共享平台网站,轻点鼠标就可纵览共享仪器信息,实现在线预约,各单位保证仪器“优质不加价”,将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收取费用。

“虽然刚刚搬到蓝谷不久,但我们已经加入了蓝谷发起的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我所的技术合同登记业务也已全部在蓝谷完成,对企合作也初现成效。”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友表示。今年8月,该研究所从青岛市区正式搬迁入驻蓝谷园区。历经短时间的沟通对接,此次“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过程中,该研究所便与青岛海检集团达成合作签约,双方将共建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打造高水平海洋装备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

刘玉龙表示,目前“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尚有220余项需求张榜以待,下一步该活动将常态化举办,不断总结经验,做深、做实、做出成效。

自功能区改革以来,青岛蓝谷加速从创新资源集聚期向产业发展期迈进,在发展中逐步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的“蓝谷密码”。统计显示,去年以来,青岛蓝谷技术合同数量和成交额均超过之前4年总和,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连续两年翻番。今年1-8月份,蓝谷新签约、引进各类项目113个,总投资22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0.2%;规模以上企业增长49.1%;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00%;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24%;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1.94亿元、增长32%,其中青岛本地转化1.28亿元、占比66%。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通讯员 蓝小谷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