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讲好黄河故事,推动聊城黄河文旅融合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高田

2021-11-25 23:31: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24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艾新、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訾世勇以及东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慧,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全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

聊城市是黄河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黄河河道长59.51公里,黄河支流金堤河长80.8公里。黄河滋养了聊城大地,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聊城市是“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唯一的交汇点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互协作的“桥头堡”,在交通区位、文旅资源等方面独具优势,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据刘艾新介绍,聊城沿黄区域现有文物点353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现有A级旅游景区13家,其中4A级2家,3A级7家,2A级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9项、市级9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7人、市级45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丰富的文旅资源为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活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聊城市制定了《聊城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工作方案》,从规划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丰富产品等方面,明确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工作责任主体,细化了责任分工。

为创新发展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近年来,聊城文艺工作者开展黄河文化艺术创作。创作了歌曲黄河大合唱、舞蹈黄河颂等艺术作品;以黄河、东昌湖、光岳楼等标志性建筑作为创作背景的电影《初心照黄河》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并在全国农村院线发行;根据刘邓大军渡河的真实故事创排了现代京剧《一个木箱》;将杂技中的立绳、绸吊等空中杂技表演和舞蹈元素充分融合,创排了杂技情景剧《强渡黄河》;围绕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干部楷模孔繁森的感人事迹,编排了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围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举办了黄河风情全市专业艺术展览,设立了工艺类、非遗类、文创类和民俗类等五个专场。

深入挖掘沿黄非遗资源,建立非遗保护名录,《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建成阿胶博物馆、魁丰博物馆、中国膏方博物馆和状元红非遗展馆等一批非遗博物馆,东阿阿胶世界、鱼山梵呗寺纳入“黄河入海”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传承保护非遗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举办“遇见·聊城”“夜间非遗曲艺秀”两档非遗进景区活动,使阳谷寿张黄河夯号、谷山调、阳谷哨、东阿杂技、东阿二郎拳等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常驻景区,进行常态化演出。沿黄非遗项目与“戏曲进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持续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逐步加强。

推出沿黄差异化互补旅游产品。利用阳谷县沙河崖村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指挥部的优质红色资源,推出“黄河+红色”特色旅游产品。聊城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纳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发布的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红色基因传承之旅线路。聊城市推出的免费惠民旅游巴士,专门把沿黄景点列入到线路当中,东阿公交公司村村通项目也开设了沿黄专线,把公交车直接开到旅游景区。

下一步,聊城市文旅局将从“横向打造”角度完善黄河文化表现形式,挖掘黄河旅游开发资源,确立“排演一场黄河情景剧”“创作一批黄河文艺作品”“公布一批市级以上沿黄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建设一座黄河地标性景区”“打造一座精品文旅小镇”“举办一场黄河节庆活动”“创办一个黄河文化专家行活动”的远景目标,全力推动聊城市沿黄文化旅游带建设。(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田 报道)

责任编辑: 梁利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