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1-11-27 10:52:2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开展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总体部署,破除机制障碍、创新资金筹措、依托产业发展、借力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山经验”。

优化政策成合力。突破人员分散、措施不严、方式单一等壁垒,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工作团队实体化。构建“1+5+3+2”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体系,成立山、水、林草、田和东平湖五个分指挥部,追责问责、政法稳定、财政审计三个保障工作组,以及城区项目指挥部、农村项目指挥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与总指挥部办公室一道采取实体化运作。同时,各县市区、功能区也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度措施规范化。聘请高水平团队编制发展规划,出资500万元编制《泰安市生态建设规划》(2018-2035),将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纳入泰安市生态建设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项目库。严格执行绩效评价办法,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建立奖补办法,对项目推进快、建设标准高的县市区、功能区给予奖励。宣传渠道多样化。设置宣传标识牌,制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宣传片和宣传画册,统一全市项目简介标牌,“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产业扶持促提升。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实现产业发展有效益、环境治理可持续、产业环境双提升的良好效果。岱岳区九女峰片区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0740万元,撬动工商资本投入3亿元,新上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个,2020年项目总收入达到3700多万元。新泰市惠美田园综合体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了有机种植区、畜禽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观光体验区、康养休闲区、山林区六大区,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品”,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新六产”成为发展新动能,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了221户396名贫困群众脱贫,打造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典型样板。总投资1.18亿元的东平县银山镇铁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治理面积1370亩,对平台、自然山体、缓坡、岩质边坡进行绿化,配套建设喷灌系统、灌溉设施,建设景观湖、景观道路、生产路、生态停车场等。复绿矿山700余亩,新增耕地300余亩。将昔日的乱石深坑变成了一潭碧水,为发展绿色文旅产业打下基础。既实现了产业发展“金山银山”的价值,又恢复了生态环境“绿水青山”的颜值。

科技推动增效益。运用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借力科技手段破解生态治理难题,放大了生态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总投资2.6亿元的肥城市康润水务再生水厂项目,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及矿坑水进行集中收集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再生水厂,利用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供给化工园区及镇驻地企业做生产用水。项目运营后,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2100万立方米。通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助力了循环经济发展。肥城市月庄河生态修复保护工程,采取溢流堰与污水管网相结合的措施,将多种溢流堰以保护壳的形式建在污水管网之上,“以堰护管,以管成堰”,既延长了污水管网的使用年限,又形成了较宽的水面,一举多得,巧妙化解了河道内污水管网的修复与保护这一技术难题。通过改良水质、改善人居、提高收益,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三统一。总投资6.3亿元的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综合运用生态规划、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手段,在背湖侧构筑湿地水系,分区分段实施建设。按照对氮、磷等污染物吸收降解的能力,选择多种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栽植,并兼顾植物搭配的景观效果,为文旅休闲创造条件。(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鹏 王慧婷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