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丨原来警官还能这样教课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2-12-02 09:28: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济南市车管所的“侯式”安全教育课火了,“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流星在选择中下沉”“a pair of invisible wings”……短短40分钟的课上,他以脱口秀的形式授课,博得学员阵阵掌声与欢笑。

这堂课的主讲人侯登安,现任济南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三级高级警长,主要负责科目四考试及安全文明警示教育等工作。截至目前,在现场听过“侯式”安全教育课的学员已超过200万,济南车管公众号专栏“车管老侯”视频浏览量也已超过100万人次。因其讲课风趣幽默,长相又与《乡村爱情》中的赵四有几分相似,被学员和网友亲切地称为“车管所赵四”。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网红警官。

“马路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需要一辈子学习。我想告诉大家,驾考拿本,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此再出发,带着安全的理念,奔向幸福的目的地,这才是最要紧的。能把人们心里的这盏灯点亮,我这堂课就成功了。”侯登安说。

警官还能这样教课

按照要求,所有驾考人员在通过科目四考试以后必须经过安全警示教育以及宣誓环节才能拿到驾驶本。有的地方选用播放事故视频的方式进行警示,但侯登安觉得面对面授课“更靠谱”。安全是立命之本,一个人没有了安全,一切都会混乱。出行安全是综合的安全问题,涉及驾驶技术经验、心理素质、观察判断协调、应急处理能力、道德发展、文化修养等,需要格外重视。“所以,这课不仅要讲,还得讲生动,讲到位!”他说。

不过老侯坦言,这课很不好讲,因为它面向全社会,老中青几代人都来听,人们来自各行各业,某种程度上可谓众口难调。“农民工、工程师、律师、医生、政府官员、学生、大学教授都可能坐在这间教室里,要想他们每个人都能听懂,听得进去,值得好好琢磨。”

这就不能是简单的说教。于是,老侯开始创新各种各样的讲课方式,将哲学、文学、戏曲、相声、脱口秀融合起来,随机切换普通话、方言、英语、日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认真钻研每一个段子,尽心上好每一堂课。

采访当天,我们正好赶上老侯开讲。

“开车上路需要仪式感。因为人的生命太脆弱、太短暂,这种仪式感是安全的屏障和防火墙。请问大家,你们路考的时候,是不是要求上车之前要逆时针绕车一周半检查车况?请问拿本之后开车,你们还绕不?千万别吹牛(大家哄笑)。其实,把这种仪式感坚持下去成为习惯,安全驾驶才会有保证。”

“我问问在座的小伙子们,假如你们开车在路上,遇到前车漂移逼停,你会怎么办?到底谁先走?会不会怒气上升,要下去理论?那就有可能悲剧了。开车上路带有复杂性,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认清出行环境。遇到这种情况记住一个字,(侯登安一指身旁)这位小帅哥说,忍。我觉得,忍,格局不够。忍是被动的,你很压抑。我们该说,让。让一步海阔天空。大家主动敞开胸怀去让,你的心情一定立马舒畅不少。”

“大家要把开车上路当作人生重要的考试,考试的结果不仅影响你自己,还有你的家、别人的家。开车上路,就是在驾驭人生,达到这种境界,你不但确保了安全和文明,还能成就一番大事。如果这堂课能点亮你们内心的安全之灯,每个灯又交相辉映,整个城市就都点亮了。我们共同守护了城市的安宁,多有成就感!”

临近下课,老侯又对学员们说:“今天你们来着了,我送给你们一份礼物。”接着,他微笑着张开双臂,让大家将驾驶本幻想成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左边写着安全,右边写着文明,展开双翅,以此为人生的起点再出发,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享受生活,享受驾驶,俯瞰人生。”

40分钟的课,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侯登安讲授,气氛热烈,互动性极强,欢笑声、掌声不绝于耳。“很感动,收获真多!这课不是走过场!”“没想到,警官还能这么教课,老侯名不虚传。”课后,学员们纷纷告诉记者。

老侯的办公室紧邻宣誓室,进门右手边墙上挂着写有“心系学员,排忧解难”“尽心尽职,热情服务”字样的锦旗,均为学员赠予。从业十几年来,他深得学员喜爱。曾经有几位驻济高校的教授听完课后专门找来,表示这堂安全教育课对自己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老侯雅俗共赏的表达方式值得推广。

怎样做到雅俗共赏?侯登安觉得,首先应用心说话,真诚表达,要往那儿一站就能给学员亲近感。其次,要将高深的道理通俗化,将道理轻而易举地传入脑海,让所有人听得懂,记得住。“换句话说,就是灵活运用语言,提升听众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要在潜移默化中,把遵守交规、安全驾驶上升为个体对家庭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

“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是老侯讲课的口头禅,也是每堂课的精髓所在。为了解释这句话,老侯特意引导大家设想了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当你出差结束后开车回家,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孩子迎面向你跑来。然后他以孩子的口吻喊了一声“妈咪”,又以妈妈的姿态将孩子搂在怀中说着“Love you”,让大家明白平安回家才是最美的。紧接着,他突然由英文转为济南话,“如果你ri ri地,rou rou地(指速度很快)狼窜,然后就duang!然后再躺平,然后再挣扎,然后永远不再挣扎,留下的又是什么?”老侯的话引来哄堂大笑,笑声背后又留下了深深的警醒。

当谈及以此走红出圈时,老侯保持了平常心,表现淡然。于他而言,“突然走红”不过是在默默无闻之中放了个响,关键是让更多人知道并传播了正能量。“有很多年轻人刚毕业对社会不了解,没和警察打过交道,暑期来考试拿驾照,或者在网上看到我的视频,算是第一次真正和警察接触。借这个机会,偶遇我,可能也让他们对这个平凡的岗位真正了解,看到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侯登安说。

安全教育可以讲出艺术美感

“安全教育课必须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哲理性,所有内容都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升华。但它不是说教,而是一种号召,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老侯说,“就像走在路上突然飘来一阵迷人的暗香,这个时候,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都会自发地追随着这抹香气寻找本源。”老侯要做的,正是细细研磨这蕴藏安全与文明的暗香,再慷慨地抛洒。

围绕着安全与文明两个主题,老侯一直在思考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他几乎每次讲课都会在口袋里放支录音笔,课后再反复斟酌,根据现场反应找出问题或亮点,不断在授课方式上下功夫。从吟诵诗歌“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流星在选择中下沉”,到以情景剧的形式解读“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再到春节期间改编戏曲《马大保喝醉了酒》强调酒驾的危害,他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刚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搞,咱没干过老师,没有面对过这么复杂的群体,也不会做课件,没任何参考资料,一切从头开始。怎么弄?就得硬生生地蹚出一条路。”老侯说。

侯登安心思细腻,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鲜活的段子也就从生活中应运而生。在济南车管公众号专栏“车管老侯”第172期中,他以“农民种地看天,开车上路看啥?”为题创作,提醒大家开车上路看的不仅是马路,更是道!“大道至简,道有多深,路就有多长!”“这个主题是我在看新闻联播提到农业现代化时想到的,触类旁通就延伸到开车上路上来了。”老侯一拍巴掌,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段子源于何处?他起身朝鱼缸走去,指着鱼缸里的鱼微笑着问:“看到它们你能想到什么?首先,这鱼缸里有几十条鱼,它们总有相遇的时候,但从来不会碰撞,因为它们会互相谦让,和谐共处;第二,这个鱼缸就是规则,一旦跳出这个缸就会面临死亡。”他将鱼的世界拟人化,将鱼和鱼缸与交通安全联想在一起,向我们阐释了遵守规则、互相礼让的道理。

“我现在会有规划地研究、欣赏、延展自己喜爱的书籍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灵感自然而然就来了。”侯登安说,课上的段子都是原创。他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向生活学习,段子才能接地气。此外,很多看似不搭的内容,侯登安也积极吸收储备,无论是费孝通的社会心态秩序,还是马丁·路德·金的呼唤号召式演讲,又或是老子关于道的理解与阐释,他都积累起来,慢慢就转化成了上课时、视频里的金句。

“社会亟须安全文明,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动态地流动,从深层次看,一个城市的交通秩序、交通文明能反映整个城市文明,交通秩序就是整个社会心态秩序的反映,比如一个人开车,如果心情不好,一开车是不是马路都不一样?你的开车过程、行程轨迹就刻画着你的人生。”老侯分享着自己学习积累的感悟:“我想让听了这堂课的人感觉很暖,甚至产生美的、艺术的想象。今后开车时,可能还会想到我的一句话,想起我送给他们的‘隐形的翅膀’,想起那句‘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那么行动上自然也就跟从内心,时时处处想安全了。”他说。

所有驾驶员组成命运共同体

老侯的济南话地道,因为他出生于济南市长清区黄豆峪村,和学员讲话接地气,像个热情、和气的老大哥。但很多人没想到,他在讲课、说段子时,会熟练地掺杂一些英文,有时候上一秒还是济南方言,下一秒立即切换成了流利的英语。这种“意外之喜”“反差萌”也让他圈粉无数。

语言切换自如,其实和他曾经的维和经历有关。

“我坐在这儿往窗外看,仿佛还能看见那片无边无际的大西洋。”回忆起年轻时的维和经历,一根烟接着一根烟,老侯语速缓慢而沉重。

作为2007年山东省唯一一名入选维和部队的警员,侯登安曾担任维和警察防暴队队长,两次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荣立过个人一等功,获得了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维和荣誉勋章。

“那时候年轻,心气特别足,一心想着我是警察,太自豪了,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国争光。”老侯说,但是到了任务区,巨大的压力接踵而至。首次维和任务在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到达海地的第二天早上,刚准备开会,还没坐稳,附近就传来了枪声。老侯没想到会这么危险,当时他握着手中的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写了一个“命”字。

有一回,老侯他们接到任务,要求端掉目标武器库。指令一经发出,启动装甲车,架置重机枪,子弹上膛,全副武装,全员随时做好战斗准备。老侯所处的防暴队车辆,需要走在最前列为其他人提供安全保障。身为防暴队队长,老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一抬眼便惊觉一排排枪口已经赫然对准了自己和防暴队车辆。“车身防弹性能不好,真有可能会被子弹穿透。”老侯说,这算得上离死亡最近的时刻之一。

第二次维和任务目的地是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面临的境况并不比海地轻松。“在利比里亚的时候,受的磨难太多了。”侯登安说。没有前任进行工作交接,他刚到任便要直接上手处理警情。口音浓重的当地语言,尚未熟悉的地理情况,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无一不为工作开展增加难度,心理压力达到极限。除此之外,还要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苦,甚至独自对抗身体的病痛。热带蚊子大多携带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病毒。有天早晨起来,老侯看见一只大肚子蚊子挂在蚊帐上,就知道自己中招了。当地没有医院,诊疗手段全无,老侯甚至搞不清自己染上的是哪种病,面对持续的高烧,只能大把大把地吃青蒿素硬撑。说到这里,老侯眉头蹙了起来,“那些蚊子叮咬后留下的白色斑点是消除不了的,它们至今还在我身上。药物的副作用也难以消除。”

在执行工作任务以外,老侯还要兼顾管理队伍和照顾队员。身处异乡,重任在肩,环境的压抑带来诸多心理压力,许多队员会主动来老侯这里发泄情绪。过年的时候,心思细腻的侯登安便自费买了白菜和面粉准备包饺子,组织饭局,给队员们一个惊喜。“那里的白菜面粉大蒜都依靠进口,价格很高,一棵白菜能卖15美金。”在那个特殊的远方,老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舒缓队员们的压抑,尽其所能让中国的维和警察感受到属于故乡的年味和温暖。

老侯的住所在大西洋旁,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身为队长,多重压力变本加厉席卷而来,他无法像队员一样找旁人倾诉,只能选择自我排解。“那些时候,我就站在办公桌窗边,看着外面的大西洋,吸着烟,一支烟三口就能吸完。我的眼泪哗哗地流,当作发泄来排解压力。”老侯感慨。

直视过冰冷恐怖的枪口,听过大西洋的怒号,经历过性命攸关的时刻,见识过太多他人的生生死死,再忆起维和旧事,老侯既有感慨也有释然。“没有这些经历达不到现在的格局。”在老侯看来,“每门语言都是一扇窗”。维和期间接触到国外各地语言,通过学习并加以研究,能够从中领会到全球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拓宽了眼界,“比如说学法语,就能学到法国的文化、服装、设计。”

更重要的是,困难带来阅历,阅历给人智慧。两年的维和经历让老侯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悟,对安全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思考更加深刻。老侯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安全文明教育,马路上所有的驾驶员就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开车路上,不妨碍别人,不伤害别人,不杀戮别人,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句话说得好,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开车路上那么多相遇,人生那么短暂,要善待陌生人,珍视生命。”

形成正能量的“核聚变”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老侯始终坚信,人活在世上就为了两个字——尊严。尊严来自哪里?老侯说:“尊严来自善良,并在善良的基础上,拥有为民的情怀,铭记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人民装在心里。”

这话出自老侯之口,任谁也不敢质疑。“跟老百姓一见如故,喜欢与老百姓交流,给予老百姓温暖”早已是老侯惯常的工作作风,并践行在每一处工作细节里。在考场里发现抱着孩子来考试的家长,老侯会特意调高房间空调的温度;看见楼下在冷风中候考的女孩,老侯会上前提醒她可以先去二楼空调房坐坐;碰到因网络问题中断考试而态度恶劣的学员,老侯便会同他们坐在一起对话谈心。这样的对话无疑是及时的、温暖的、有力量的。“有很多人跟我聊之前还是看谁都不顺眼的样子,聊完后被我征服,加了微信成了朋友,甚至还有人当时就表决心要改掉原来的暴脾气!”老侯笑着说。

因为侯登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车管所不再只是一个考场、一间教室,而变成了人与人、警与民之间交流真情和温暖的幸福之地。每堂课结束后,学员们总会自发地鼓掌;18岁的考生携一家子来车管所拿驾照,就是为了听老侯的课,跟老侯合影;同乡的学员在结婚前特意来给老侯送了喜糖,说是喜欢听老侯的课,想来沾沾福气;讲课时发现老侯鼻子不舒服,学员会把纸巾递给他;曾经的学员在路边认出老侯,还会从车上探出脑袋,热情地喊着“侯哥,侯哥”,同老侯打招呼……这些细节总令老侯幸福和喜悦。于他而言,老百姓的掌声正是前进的无穷力量。

几十年如一日的警民交流,老侯成了不少老百姓心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是一个可信、可靠、有安全感、值得尊敬的警察。除了车管所每天4至5场的安全文明警示教育,老侯还会到学校、机关单位进行主题宣讲。每场下来都有很多人主动来加微信,两个月就能收到6000余条好友申请。“来找我问问题的人太多啦,我都忙不过来了!”老侯故作抱怨地调侃,“嘿,特别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就喜欢来找我探讨人生!”

一个平凡的岗位,一份普通的工作,老侯做得自得其乐,沉醉其中。一个礼拜至少两到三次,他会选择走路上班,其间会使出“独门秘技”——踢正步。没人的时候开始踢,身姿挺拔,步履铿锵。一路下来走到单位,脚后跟常被磨破,但老侯觉得状态好极了。“带着积极正面的情绪与老百姓交往,主动有所作为、去服务,再从老百姓的反馈中收获更多的幸福快乐,这个岗位会是让人成长的一个美丽家园。”老侯说。

“我现在五十多岁了,借这个机会也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课该怎么讲,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走得更有味道,走得更坚实。”侯登安说,“走红也好,出名也罢,我衷心希望借我这个小人物,不断传播安全与文明,最终能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核聚变’,影响到更多的人,辐射到更多的家庭,给他们带去平安幸福。”(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赵灿 贾富康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