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聚焦中西方图像志研究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2-08-08 16:10:5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由世纪文景出品,《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现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辑以“图像志文献库”为专题,聚焦5个重要的海内外图像数据库,收录由15位中外学者撰写的14篇专业论文,带领读者深入图像志研究的历史和现场。
书中分析了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及其图书馆的“图片文献库”“中世纪艺术索引”、Iconclass等著名图像志研究案例,介绍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汉画数据库”等中国图像志的整理工作。囊括关于图书、学术会议的评介与报道,精选了多位优秀图像志研究者的著述,既有生动的案例分析也有对名家理论的回顾。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亚洲部资深研究员及策展人张弘星博士担任本辑特邀编辑。
“图像志”(iconography)通过对图像的形象分析探究其主题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路径,也是整理图像集合的秩序原则。建立图像库的目的是把海量的图像实例进行收集、分类和描述,为进一步的美术史研究和阐释提供资料基础。这一议题关系到美术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概念以及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它还涉及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如何吸收西方美术史学的图像整理经验,如何就图像库建设展开对话,并对建立全球性的图像志文献库发挥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正如范景中教授所说:“这一期的《世界3》表明,图像志及其数据库的建设在推进今天的艺术史研究方面,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图像志文献库的建立如何对图像学研究课题作出回应并产生助益?图像复制技术(模拟或数字形式)与图像志文献库的发展以及艺术史研究有何潜在联系?当我们想要建立非西方或无文字社会的图像志文献库时,如何修正如潘诺夫斯基或其他学者的图像学理论,并根据所探询的文化特殊性发展新的词汇术语?现有的描述图像内容的概念和分类方案,在何种程度上受到文化的约束、可以被转译成另一种语言? 我们又如何能够描述、分类和检索图像志内容?本书将通过对若干经典案例的详尽分析回应以上问题,并启发今后的图像志研究。
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核心出版物“世界3”系列丛书的第五辑。“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这一系列丛书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希望开放性地研究艺术史的起源、现状、发展和方法。
《世界3》由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和译文,也对相关研究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丛书每辑选取一个主题组稿出版。(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