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新作《橘颂》出版——献给9-99岁“少年”的人生奥义之书

2023-01-10 18:00: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冉晓珺

三个不同的我同时爱上了这本书。一个是十岁的我,她在石屋探险,和橘颂嬉闹,走进斑斓山野,从“冰娃”的故事中理解信念和坚守的意义;另一个是现在的我,她惊叹于作家纯熟的叙事技巧,看到了世事多变和生命的悲喜,掩卷沉思,和自己的小孩一读再读;最后一个是暮年的我,她想象一人一猫一石屋的极致孤独与浪漫,她回望一生,问自己:我这一生,有没有留下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本书,就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新作《橘颂》。

  

谁是张炜?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开的名字。

25岁和27岁,短篇小说《声音》《一潭清水》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30岁,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面世,被称为“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至今畅销不衰,已有中外版本一百多个,其中法文版被法国教育部列为全法高等考试教材;

32岁,《九月寓言》横空出世,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作家王安忆赞誉“这是张炜最好的一部作品”;

52岁,耗费作家二十年心血的“大河小说”《你在高原》(十卷本)以全票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60岁,《寻找鱼王》出版,摘得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奖项,包括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66岁,在沉潜六年之后,将自己丰赡的人生智慧融入一个传奇故事,推出儿童文学新作——《橘颂》,将个人的儿童文学创作推向新的巅峰。

张炜曾谈及自己的儿童文学观:

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应该有一部分留给未来。不能端给他们一碗清汤,没有任何可咀嚼的东西。

新作《橘颂》就是最佳证明。

让我们来看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初春,八十六岁的老文公带着一只叫橘颂的猫住进了山中石屋。石屋为祖上所有,曲折奇异,宛如迷宫。他们与留守乡亲为邻,同山川草木为伴,和鸟兽虫鱼为友,以日月星辰为灯,访遗迹,睹盛春,山居生活既怡然自得,又屡获惊喜。

老文公每日翻检卡片,时而考证“夷”字,为橘颂讲叙“冰娃”的故事,定期跟海边老友吵上一架……老文公是谁?他为何而来?“夷”字藏下了什么谜语?“冰娃”又意味着什么?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只叫橘颂的猫,一座神奇如迷宫般的石屋,一本待完成的著述……故事看似简单却暗潮涌动,深蕴多个维度的题旨。

  

一部以老人为主角的书,它为什么适合孩子读?

  

《橘颂》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一位叫老文公的八十六岁退休学者;一个叫老棘拐的九十岁留守老人,一个叫李转莲的五六十岁的留守石村的村妇;老棘拐的重孙——9岁的水根;以及与老文公相依为命的爱猫橘颂。

在初春的山林,四个人的故事就这样徐徐展开。

《橘颂》全书分为三十三个千余字的短章,每章只表现一个场景下的情节、对话。这种如电影分镜般的情节设计,能让孩子毫无压力进入故事。不得不令人赞叹的是《橘颂》的语言:全书没有长句子,极少用复句,全都是不事藻饰的短句,对话也多用口语,对孩子极其友好。但短句并不意味单薄,反而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妙句:

  

“咱们去吧,那里的春天比这里大。”

“春天往北走,我们往南走,咱要和它在石屋那儿会面。”

对岸的一片石屋在阳光下发出黄色,金灿灿的。“黄金屋。”他说。

  

一个“大”字,化腐朽为神奇;“春天往北走,我们往南走”则颇具诗意;“黄金屋”,则给读者新奇的想象空间。

而这样的词语妙用,在《橘颂》中比比皆是,耐人寻味。从这一层面说,《橘颂》堪称文学写作的范本。这样的笔法,在张炜之前的作品中从未有过,《橘颂》确为张炜的突破之作、惊艳之作。

八十六岁的老文公,如文中自嘲那样,就是一头虽遍体鳞伤却永不服输的老海豹。哪怕已至耄耋之年,却还要坚持完成著书的理想。

  

“可能太乐观了一点。要知道在许多时候,你只能大口喘气,趴在那儿。你是一头遍体鳞伤的老海豹了。”

“我是个不服输的老海豹,只要别停,总会爬到海边的!如今前后鳍磨上了老茧,这就不怕荆棘沙石了!”

  

老文公的一生,就是历经坎坷却决不屈服的一生。在国内,鲜少见到以老人为主角的儿童文学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张炜的写作深意:借老文公的一生向孩子揭示人生的奥义,传递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朴素价值观。

人这一辈子为何而活?应该怎么活?张炜在《橘颂》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人这一辈子,应该留下自己的作品,它必须是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这就得专心致志,打定主意,不能看别人脸色。

相较于张炜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品,《橘颂》一书沿承了其作品题旨丰富而厚重的特点,这也是张炜作为一位思想型作家的独特之处。他的作品总能引导孩子进入故事和文字的深处,哪怕其中的有些玄机未必在当下能够参透,但它将伴随并影响孩子的成长。或许在多年后再读,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为什么也值得成人去读?

  

寒冬已至,社交媒体引燃了“围炉煮茶”的风潮——天寒地冻,与三五好友围坐在暖融融的红泥小火炉旁,谈天说地,待茶香漫开,小酌几口,只觉五脏六腑都被熨平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一瞬间烟消云散。

对裹挟在生活洪流中的成人来说,向往“围炉煮茶”并不单纯因为“茶好喝”,而是对“生活的松弛感和被治愈”的追求。而最能治愈我们的,往往还有阅读。请你想象:冬日暖阳,一本书,一杯茶。

让我想们来看看《橘颂》中的那些“治愈人心”的描写:

  

“那还用说!春天你见了;夏天去河里洗澡;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子;冬天,最好的就是冬天,茶炉咕咕响,你坐在大炕上,盖着软蓬蓬的被子。”

“天哪,咱们掉进了春天的旋涡!”老文公呆立在紫藤花旁,扶住石墙,一动不动。

“今年春天这片花海涌在山里,只有咱们五个见过,只有鸟儿知道。”他揪着橘颂的两爪往前,脚步很慢。

  

借用书评人韩浩月的一段话:《橘颂》里的山村生活,是散发着香味的,那是属于大自然的香,植物、阳光、河水、空气等自然万物互相摩擦后产生的香。张炜用简略的文笔来刻画日常中的自然,降温了,下雨了,起风了……人的触觉,慢慢地从被信息占领,转换为逐渐被大自然所占领,在盛大的天空与土地之间,山村在变小,人也在变小,而老文公所听过的以及他对橘颂所讲述的童话与寓言,却在变大。能与大自然无形融为一体的,唯有童话与寓言,它们如风帆和大船,将那些沉重的东西全部带走。

翻开《橘颂》,即是踏上了一段治愈之旅。

毕竟,谁不想挣世俗牢笼,奔赴山林石屋当猫奴!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