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奔跑的中国草》出版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3-05-22 17:30: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钟兆云长篇新著《奔跑的中国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福建教育社联合出版,首印3万册。作者在扎实采访的基础上,忠实记录、全景再现“菌草之父”、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科技报国的典范事迹,讲述中国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类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一位农林科学家的梦想与坚持。该书语言诚恳感人,细节丰富,注重从“人”的角度而不仅仅是先进典型的角度,进行文学性的书写和把握,真切弘扬一种献身科研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弘扬一种有壮阔理想和高远追求的生命价值。

“中国草”奔跑不止

林占熺教授为解决菌业生产中日益严重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级难题,怀揣梦想,无数次试验,发明以草代木、培养食药用菌的技术,在助力无数人摆脱贫困之余,也闯出了菌草改善生态之路,并在“一带一路”上大放光彩。如今,菌草已走出国门,为国际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成为中国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在采访中,林占熺回忆道:1971年调到三明真菌所工作,当时从国外引进椴木栽培香菇技术。那时,为老区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着想,提出探索“以草代木”使贫困农户脱贫的新途径。

愿景虽好,科研却难。继续在树上培育食用菌菇,是“平坦大道”; 以草代木,无异于走上陡峭山路,艰难险阻且不必说,危机四伏都未可知。那么林占熺为什么从1983年开始,就下决心走上这样的科研之路?他揭秘道,当年到闽西老区长汀县考察才发现,“菌林矛盾”已经异常突出,到了让人难以回避的程度。作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他觉得尽快走出书斋,解决实际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以草代木”发展食用菌的课题,他向许多人介绍过,大家都很赞成,只是十多年过去了,仍没有人开展这项实验。当时校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往行政工作发展,但他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这条科研惠民、科研报国的路。于是,他全身心投入,积极获取家人的支持,开启了这条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科研之路。“我深深体会到,菌草技术只有在中国才能产生,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能蓬勃发展。”在林占熺眼中,是国家的支持、人民的需求给了菌草人必胜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也鼓舞和支持着菌草人肩负自己的使命担当,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把这棵“中国草”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林占熺仍奔跑不止、奋斗不息,他在科研和生产的一线继续钻研,同时也带着新一代的学生共同奔跑。“我们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民族复兴洪流中的一滴水,最终汇入浩瀚沧海,融入历史篇章。”

为英雄书写歌唱

《奔跑的中国草》全书33万字,是报告文学作家钟兆云志在“为英雄立传,为社会立德,为民族立魂”的又一部力作。他长时间跟踪采访主人公林占熺,也采访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素材准备妥当之后,他开始调动文学积累和塑造人物的文学功底,用严谨客观又不乏诗意的语言,讲述一个成长于苦难之中的中国科学家,用知识反哺社会的历程,在与草打交道、与人打交道、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质朴和执着,不断让科技落地,让畅想落地,让知识焕发造福人间的力量。

与一般塑造典型人物,传播先进事迹的写法略有不同,作者在书写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和人物的烟火气,只有写出科学家作为“人”的普遍性,才能突出他作为不平凡的人的特殊性和可信性。书中写到的林占熺的幽默风趣,写到的他对家人严格要求之下的悉心惦念,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同时又对因科研不幸辞世的弟弟充满愧疚等,都带着打动读者的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

作者钟兆云系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迄今已有近2000万字作品在海内外问世,出版专著《刘亚楼上将》《辜鸿铭》(三卷本)《叶飞传》《我的国籍我的血》《海的那头是中国》《谷文昌:只为百姓梦圆》及乡村三部曲等40多部,含传记、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有作品被英译出版。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知晓菌草,但钟兆云坦言,刚开始创作时有些犹豫,“不仅因为工作繁忙,时间紧张,还因为林教授太知名,新闻媒体报道连篇累牍,山海情中的凌教授更让人印象深刻,还能写出新意来?”

“英雄理应讴歌礼赞,他们是民族不败的脊梁、社会进步的明灯,是超越时代的模范、后人景仰的先贤。”钟兆云在自述创作初衷的时候表示,随着采访的深入,愈发感觉到林占熺教授和菌草的故事之动人,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文字,用更加合理的结构,更加讲究的叙述,让菌草的故事更完整、更深刻,产生更加动人的文学的力量。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于真实,魅力则来自于文学性。可以说《奔跑的中国草》在文体的意义上也完成了一次漂亮又走心的书写,某种程度上纠正了长期以来“有报告无文学”的偏颇。

钟兆云曾跟随林占熺教授辗转前往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等地实地探访,在连续采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暂回大本营的菌草人后,他从他们的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什么是崇高的普通,什么是伟大的平凡。他期待读者通过自己的笔,感受这种魅力,在他眼中,“中国草”百折不挠、奔跑不止,在与自然和平共存中,农林技术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无数次被他们感动流泪了,林教授以自己和家人、团队的巨大牺牲铸就了让联合国叫好的菌草事业。”钟兆云说,“你能想到这样一位感动中国的专家,仍挤在10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中,天花板因受潮霉迹斑斑,家用电器和家具都很普通老旧吗?” 这样的场景既出现在作家眼中,也呈现在作家笔下,让人不禁对一种纯粹的精神和人格产生真切的向往和崇敬。

该书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了首场发布会,面对台下即将走上科研道路的学子,钟兆云寄语说:“面对在《奔跑的中国草》书里书外奔跑的林占熺老师和他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给自己加油、让自己加速,带着使命,带着对生活、对自然、对未来、对祖国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热爱,带着中国心,用力奔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