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诞辰140周年,读客文化推出解读版《变形记》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3-07-10 12:47:5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3日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卡夫卡热,作家们纷纷模仿借鉴卡夫卡的创作手法,新闻出版界也掀起了译介卡夫卡的热潮。无论是卡夫卡的作品,还是关于他的传记、评论集,都被各大报刊、出版社相继发表。作为卡夫卡代表作的《变形记》更是在豆瓣上拥有20多个版本。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卡夫卡作品出版热中,读客文化另辟蹊径,在7月3日推出以“职场中的卡夫卡”为主题的新版《变形记》,再次在国内引发读者对卡夫卡的热议。它收录了卡夫卡最著名的三篇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和《饥饿艺术家》。

新版《变形记》聚焦现代人被生活、工作挤压变形的困境,也带领读者踏入卡夫卡创作背后的职场人生。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翔实的一部以职场为主题的卡夫卡小说。

开创现代主义文学先河,影响世界文学超半个世纪

卡夫卡在世界文学领域中地位很高,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为了纪念卡夫卡对世界文学做出的贡献,一颗在1983年(卡夫卡诞辰100周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被命名为“卡夫卡”。

实际上,在卡夫卡短短40年的生命里,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长篇小说只有3部,其中有2部未完成。篇篇作品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卡夫卡去世后,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又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意识流、存在主义等众多写作流派皆是以卡夫卡的作品作为发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视卡夫卡为同党;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卡夫卡为先驱;六十年代的“黑色幽默”奉卡夫卡为典范。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萨特、加缪、纳博科夫,中国当代作家余华、莫言、残雪等都曾受到过卡夫卡的影响。

卡夫卡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变形记》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马尔克斯公开表示,自己是受到卡夫卡《变形记》的启发,才创作出《百年孤独》。

 

卡夫卡的一生,造就旷世经典小说

 

卡夫卡的作品描绘了现代人原生家庭不和谐、被工作挤压变形等烦恼。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源自他的生活。

1883年7月3日,卡卡夫卡出生在奥地利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和父亲关系不合,和姐妹关系疏远。卡夫卡却从未搬出家独自生活,一生都生活在家庭的阴影下。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卡夫卡放弃了最喜欢的文学,遵从父意,选择供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局。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境遇,从而对那些备受压迫、摧残的工人充满同情,也为后期的作品提供了创作素材。但工作期间,他多次想摆脱工作,以利于创作,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1922年因病势恶化被迫退休为止。可以说,卡夫卡一辈子都处在创作和工作、家庭义务的冲突之中,内心充满焦虑和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始终贯穿在卡夫卡的小说里,也正是当下人们普遍经历着、感受着的情绪,恐惧、无助与无所适从。正如诗人奥登所言:“卡夫卡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新版《变形记》就抓住了这一主题。和众多版本的《变形记》不同,新版《变形记》以“被生活、工作挤压的处境”为线索,收录卡夫卡最著名的三篇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这种组稿方式并非没有缘由。《变形记》是卡夫卡职场人生的浓缩。主人公格里高尔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却在“变形”之后,借“虫”的视角看清了自己无用后即被抛弃的处境。《判决》被视为卡夫卡与父亲真实父子关系的写照,深刻揭示了个人的一切努力和生死存亡全由他人评判的命运。《饥饿艺术家》则隐晦地展现了卡夫卡对文学创作的热望。正如小说中那个被关在笼子里的表演者,即使备受冷落,依然保持着对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的敬畏。卡夫卡被束缚于工作泥淖之中,却依然坚持理想,在业余时间创作。简而言之,如果说《变形记》是卡夫卡对人被异化的描绘,那么《判决》和《饥饿艺术家》则是卡夫卡更深一层探讨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半小时读懂卡夫卡

卡夫卡的作品被无数文学爱好者视为经典,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卡夫卡似乎是有些困难的。这是因为卡夫卡的小说常常充满寓言,呈现出多义性乃至神秘性,晦涩难懂。

为了让读者能读懂卡夫卡,新版《变形记》特别制作了《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从卡夫卡人物生平入手,打磨导读、传记资料、配图等各个细节,最终做出了一本“半小时就能读懂职场人卡夫卡”的新版《变形记》。

《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资料详细,图文并茂。书中收录了来自卡夫卡的密友、卡夫卡遗稿交付者布罗德创作的《卡夫卡传》节选,以及卡夫卡写给父亲,试图深度沟通职业发展的信件《致父亲》节选,展示了卡夫卡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

手册的亮点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曾艳兵教授撰写的导读。曾艳兵教授是国内著名卡夫卡著名研究专家,曾多次出版卡夫卡相关研究著作。在导读中,曾艳兵教授以“卡夫卡的一生”为轴线,深度剖析了卡夫卡如何在父权阴影下成长,如何平衡工作和写作的挣扎与焦虑,以及在情感中的困惑与祈祷。这份导读考究详细,充分向读者展示了“卡夫卡为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读客编辑还对卡夫卡的职业履历和创作之路进行梳理,汇聚成一张简洁明了的“卡夫卡打工年表”。它和书中卡夫卡日记、书信、个人简历、情书、请假信等珍贵历史照片,一起为读者生动再现了这位大师级作家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以说,《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给读者一个放大镜,让读者全方面了解这位文坛巨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挣扎和焦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