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党建引领聚发展之力

桓台县:党建引领聚发展之力

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地生根
2021-05-08 大众日报 06版

  □胡梓彬 田丽颖
  
  近年来,桓台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组织工作嵌入到中心工作各环节、贯穿到发展大局全过程,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彰显引领功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创桓台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农村党组织“前沿阵地”
激发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党建+网格”,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新路径。新形势下,村级治理面临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村民自治热情不高、重点工作推动缺乏抓手的“三难”困境。对此,桓台县以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为主线,探索推行“党建+网格”村级治理模式新路径,实现“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带起来,群众动起来”。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把党员编入网格,明确党员“责任田”,构建起村级治理“新体系”。建立党员积分量化制度,实行党员与群众积分联动,采取严格计分、奖励评优,引导群众对标争先进,打造村级治理“共同体”。工作实施过程中,结合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研究、一体推进,在果里镇徐斜村等88个五星级村党组织进行试点推广,取得初步成效。省委领导对桓台县推行“党建+网格”积分制村级治理模式的创新做法作出批示。
  “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清零倍增”。作为曾经的“老大难”村庄,起凤镇起南村依托党支部领办的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把全村1498亩分散经营土地统一集中流转,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粮食深加工及仓储车间、17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助推集体经济连年增长,过去5年,村民从合作社务工所得收入超过350万元,实现美丽蝶变。近年来,桓台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做强基层党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工程,抓实村级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连片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路径,209个村党组织领办、占比66.3%,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逐步探索出自主经营管理、农业专业服务公司托管等模式,有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和自我保障能力。
  选优“领头人”,培树优质村两委干部队伍。选民入场、候选人回避、领票填票投票唱票……每个环节都在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模拟演练中得到“实战”检验。为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桓台县突出过程管控,举办9期模拟演练,开展村委会选举现场观摩,标准化推进选举各项流程;突出正风肃纪,建立选前明纪谈话制度,重点做好三类人员谈心谈话;突出定向把关,采用选前与选中“双重审查+县镇联合审查”方式,提高人选整体质量。换届结束后,聚焦定制度、立规矩、进角色,立即启动新班子培训,由县委书记带头讲第一课,精准制定体系化课程,扣紧任职“第一粒扣子”,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本领、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日常管理中,桓台县系统完善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16条措施,建立统一的“评星定级”标准,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树立敢于担当、主动求变意识。
树牢“大党建”工作理念
凝聚干事创业发展合力

  “头雁论坛”,推进重点攻坚事项破难题。2020年6月4日,由唐山镇党委承办的“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聚力攻坚旧村改造拆迁”专题“头雁论坛”走进郭家村旧村改造拆迁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镇村干部“靠上、摽上、豁上、拼上”的精神,让参训干部在现场就“坐不住”。为推进基层党建与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村级产业、农村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桓台县推广实施“头雁论坛”进党性教育基地、进基层支部、进产业项目、进合作社、进攻坚一线“五进”行动,推动重点工作攻坚突破、赶超进位。通过精准“点题”、靶向“领题”、聚力“破题”,利用专题化、多样化方式,组织部分优秀基层干部、村书记现身说法,让“关键的人”走上台、说清楚“关键的话”,为广大党员干部打造一个靶向施治、聚力攻坚的“舞台”。目前,已举办“头雁论坛”5期,培训基层干部、村党组织书记600余人次。
  “红色领航”,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新优势。为解决党建与发展联系不紧、融合不够的问题,桓台着眼全县“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抓旗舰引领、辐射延伸、以强带弱,把园区和旗舰企业的优质资源向周边区域拓展延伸,实现党建工作集群效应、规模效益。高规格建设3个党群服务中心,建成34家“红色驿站”,把78家“两新”组织纳入“百千万提升工程”培育对象,构建起10分钟党群服务圈,推动服务阵地逐级覆盖、工作有效提升。通过把党小组建在生产线上、将主题党日开在班前会上,开展“质量技能型”“科技创新型”等特色支部创建,引导党员在科研一线、项目一线、新旧动能转换一线发挥带头作用,为激发动能、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在城市基层党建领域,桓台县瞄准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城市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实施街道管理体制赋权扩能减负,让街道腾出手抓党建;深化“红色物业”品牌创建,建立10个“红色物业”党支部、22个“红色业委会”,让社区有能力强党建;优化“红色网格”设置,密织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创新“小板凳拉呱日”工作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质效。
  “抓规范 提三劲”,展现组工干部队伍新形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赋予组织部门更重使命、更大责任,也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桓台县委组织部把规范化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实施“抓规范 提三劲”行动。重新梳理、修订完善内控机制,开展政治品质锻造、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精神状态提振等“四大工程”,用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深化流程再造,科学配置岗位职责、权限、任务等资源,优化简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建立闭环式工作问效机制,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机制,开展“红旗科室”“工作标兵”争创活动,强化落实突破。
以实干实绩论英雄
塑造桓台铁军过硬作风

  “工作实绩考评”,激励党员干部攻坚突破。4月16日下午,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桓台县委书记林恒走进直播间讲党史、上党课,回顾重温了党领导下桓台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桓台大地上党领导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人民解放、家国富强过程中涌动的拼劲、韧劲和冲劲,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斗志。为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长效化机制,桓台县健全“按贡献分高低、凭实绩论英雄”的考评办法,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相结合,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列出“干部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划出行为“底线”“红线”。建立树标夺旗、日常表扬、凭绩推优、动态纠偏等“四项制度”,激发广大干部斗志和拼劲。同时,遵循“考核内容要精”“考核项目要准”“计分办法要简”的原则科学设置考核体系,继续实行“党建+主责主业”并行考核模式,着力打造“1+N”考核模式“加强版”,真正考出落实突破的积极性。
  “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标准,树起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为健全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桓台县具化“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的考察识别标准、程序和结果运用,激发事争一流的主动性、积极性。总结提炼相关干部特质,制定可参照、可衡量的具体标准,对符合标准、组织推荐的优秀干部,采取访、测、谈、看、定5个步骤,全方位考察具体表现。目前,共有126人入选“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人选库,其中,有20人被评为“认真较真好干部”,18人得到提拔重用。除此以外,对有为但存在失误错误的3名干部调整岗位,对4名干部实行容错纠错,有力地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举办3期“攻坚夺标论坛”,对140名“2020年度五星级公务员”进行通报表扬,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竞争氛围。启动乡镇政府“五小”建设,重点推进食堂规范化建设,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关心关爱。
  “少海才俊”计划,搭建年轻干部“成长之梯”。着眼事业长远发展,桓台县实施“少海才俊”计划,构建“储、育、管、用”培养选拔链条,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2020年以来,共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巡察、脱贫攻坚、四进攻坚、创城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选派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县直部门挂职锻炼,推动干部在项目建设现场、乡村振兴第一线、群众工作最前沿等岗位上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全面提升“七种能力”。通过单位党委(党组)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日常了解等方式,储备一批“85后”正科级和“90后”副科级优秀年轻干部人选,实施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为优化班子结构打好基础。
打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
集聚桓台城市发展合伙人

  “内育外引”,推动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围绕“淄博人才金政37条”,立足桓台产业发展实际,桓台县出台《关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八条措施》,立体式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推进人才“内育外引”。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支持,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5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齐鲁乡村之星4人,齐鲁首席技师6人。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先后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泰山系列人才来桓创业4人,聘任山东理工大学22名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为15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办理来华工作证。
  “产学研融合”,搭建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为了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过去几年,桓台县创新招才引智理念,努力打造高质量链才聚才平台。通过与四川大学建立战略合作、金诚石化集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合成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形式与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开展“高层次专家桓台行”“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桓台行”,成功举办“马踏湖膜产业高峰论坛”“氢能关键材料高峰论坛”等活动,打造起“中国膜谷”品牌,每年吸引集聚各领域专家教授1000余人齐聚桓台。支持重点产业园区、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先后创建东岳集团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创新平台4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
  “筑巢引凤”,托起人才安居梦。整合全县资源,以保障居住、生活条件为切入口,打造具有桓台特色的宜居宜业暖心工程。创新供给模式,通过购置商品房、租用等多形式,投入0.92亿元建设租赁型、产权型公寓120套,计划再筹建人才公寓700套,高标准解决人才个性化住房需求。根据人才层次及引进方式,实行分级分类保障,通过短期人才公寓、长期产权房、购房补贴及租房(生活)补贴等多种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近年来,共有15名高层次人才拿到产权型公寓钥匙,累计向创新型大学生及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兑现购房、生活等补贴1639万元。落实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名专家人才制度,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需求,先后为54人办理“山东惠才卡”“淄博精英卡”,发放“人才贷”1100万元,真正让人才过上高品质生活。
①马踏湖生态文明建设研学实践基地  □宋开才 报道
②2021高层次专家桓台行
③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模拟“电视问政”
④“头雁论坛”走进唐山镇郭家村拆迁现场
⑤桓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