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模窥见运河民生百态

小陶模窥见运河民生百态

2022-04-02 大众日报 08版

  □ 本报记者 张春宇
   本报实习生 霍芷婷
  人类向水而居,有水的地方,总是伴随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它生长在民生百态之中,展现着某个时代的活力。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挖掘与贯通,聊城这座江北水城也自得一番繁华风貌。一方面,山陕会馆内金龙四大王的坐像和“万世永赖”的匾额寄寓着人民对平安盛世的淳朴祈愿;而另一方面,走下高高的庙堂,走进市井之间、运河两岸,就能够找到更加鲜活的印记,磨喝乐便是其中之一。
  磨喝乐,亦作“摩睺罗”,起源于佛教,最早为一种儿童形塑像,用于祭祀求子。与中国本土民俗文化融合后,磨喝乐于唐宋时期逐渐演变成了平民百姓也买得起的陶模玩具,变成了如当代“潮玩”一样的流行商品。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这一转变,这一时期的磨喝乐在外形、题材等方面都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2018年,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出土了300余件北宋时期的磨喝乐,种类多样,造型丰富,在展现北宋市井生活等方面颇具代表性,之后转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保存。
  其中,北宋模制泥塑胡人头造像(左图)高7厘米,宽3厘米,重31.87克,红陶模制。胡人秃顶,眉毛浓厚、双眼圆睁,鼻梁高挺,胡须浓密,微笑露齿。北宋时期,聊城市东昌府属于河北博州,位处中原。而这件在聊城古城出土的磨喝乐,异域特征竟如此明显,也就不难看出当年中原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多频繁了。
  北宋模制泥塑街头商贩造像的直径为3.5厘米,重10.52克,红陶模制,描绘了街头商贩在街巷中推着独轮小推车售卖零食的场景。独轮小推车顶有一把用来遮阳避雨的伞,车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吃,推车旁有好几个嬉戏打闹的儿童,正争先恐后地向小贩购买零食。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有:“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这件造像生动再现了北宋市井生活的热闹场景。
  北宋时期,民俗体育活动已十分普及,其中龙舟竞渡普及程度尤甚,《宋史》中记载宋真宗曾在金明池观看竞渡活动。其中的北宋模制泥塑龙舟竞渡造像长4.5厘米,宽3.5厘米,重11.6克,红陶模制。舟呈龙形,上插着赛龙舟的战旗,前部龙头高昂,后部龙尾高甩,中间乘坐两人,面带微笑。龙舟造型大气逼真,北宋龙舟竞渡的热烈扑面而来。
  宋代文献中也多有对磨喝乐的描述记载。不仅有王安中“此儿眉宇大儇好,中但泥沙相合和”、赵师侠“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的诗词,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记有“七夕摩睺罗……土人工于泥塑,所造摩睺罗尤为精巧”之句。
  磨喝乐本为祭祀之物,源头来自域外,但多样的文化汇聚在一起,融合交流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裙摆上鲜亮美丽的花边。磨喝乐由祭祀品转为玩具商品的过程,以及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历史、艺术特征,都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斯人已逝,磨喝乐却依旧生动地记录着那个年代的民生百态,历经数百年不曾消减。一位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古代手工艺人塑造的小小陶模穿越时空,如今正向我们展现着他们眼中的古聊城风貌,诉说着古老的运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