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连根:以“极简”智慧讲好中国史

郑连根:以“极简”智慧讲好中国史

2022-05-14 大众日报 07版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学史使人明智”是人们一直以来的共识。对广大青少年而言,一方面如何激发他们的学史热情,走进历史;另一方面面对浩瀚如烟的文献史料,实现全面而正确的认知理解,实非易事。日前,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极简少年中国史》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独到的、有趣的读史思路。该书作者、畅销书作家郑连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解了自己以“极简”智慧为少年讲史的创作思路。
  此前,郑连根曾先后出版了《极简中国史》《春秋范儿》《战国派儿》《帝国青春期》《先秦诸子》《兼容并蓄长者风——蔡元培》等十余部作品,其中,《春秋范儿》获2015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奖,《极简中国史》获2017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奖,且版权已输出英、阿、俄、哈萨克等多语种。
  既然已经写过一本中国通史性质的书了,为何还要再出这套《极简少年中国史》?“原因很简单:学习历史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情。我个人读史,常读常新;就整个历史写作领域而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我非常想把这些新发现、新思考及时地汇报给读者,所以就不怕一写再写。”郑连根说,读史、写史多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历史是活的,不是死的。历史不仅要告诉人们过去发生过哪些事,而且还要对这些事情为何发生作出解释;它不仅要告诉人们这个历史事件与那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还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判;它不仅要帮人们厘清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要启发人们思考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甚至,历史研究的关注点不仅是过往,还要涵盖当下与未来。历史研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手机上的App一样,也是需要不断升级的。“我原来写的《极简中国史》只有一本,十几万字,而这套《极简少年中国史》则有五卷,三十余万字。这至少说明,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中国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知。”他说。
  那么何谓“极简”?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办公室主任王晓燕认为,该书所指“极简”,并不指向字数和体量的大小,也不意味着历史的压缩和简化。相反,“极简写法”更近似于该书汲取最新的研究资料与成果,更强烈地指向“笔简而意繁”,指向每一句话的信息负载量。弯曲的电话线,看似短,实际是用螺旋的办法巧妙缩短了长度,提高了场景适用度。作者清晰地梳理盘根错节的历史事件,睿智地评估历史事件,再用简明的文字清晰呈现到读者面前。
  作家李恒昌则认为,该书《先秦建邦》《秦汉中国》《隋唐风云》《宋元变局》和《明清兴衰》五册,历史线索,环环相扣,有序展开。少年儿童可以很轻松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窥见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轨迹。而且,每一部分都设计了历史现场、人物故事、知识贴士和观点提炼四大板块。其中,人物故事板块曲折精彩,引人入胜,堪称经典图书“上下五千年”的高度概括和精华提炼,知识贴士板块,主要考虑了少年儿童增长历史知识和便于记忆的问题,一题在手,容易入脑入心。
  “我在写作结构上采用了‘五维写史法’,即脉络、故事、知识、观点、专题,还把自己写史的五个维度与‘金木水火土’进行了匹配。”郑连根说,按照五行理论,金代表敛聚、提炼,让它与本书中的“观点”部分匹配;木代表生长、发展,让它与本书中的脉络部分匹配;水代表浸润,可引申指代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它与本书中的专题部分匹配(专题部分所述,恰是古人生活方面的技术与方法);火代表炎上,可引申为考试,让它与本书中的知识部分匹配;土代表承载、融合,让它与本书中的故事部分匹配。如此一来,等于借用古老的五行结构,重新讲述了一遍中国历史。“对我而言,这也算是向传统文化致敬的一种方式吧。”他说。
  此外,与此书搭配的,还有10集视频讲座《历史的河床》。“历史是博大的、深邃的、复杂的,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而总是习惯于停留在表层,那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丰富资源的一种浪费。看到不少人读历史总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我不免感到痛心,甚至有‘买椟还珠’之叹。所以,录制视频可以视为对文字的升华,有些内容甚至已经溢出了历史的范畴。”郑连根说,“我一直秉承多维度叙事的原则,主张借鉴多学科的成果和视角来审视历史,努力写出历史的鲜活与生动,写出历史的迂回与激荡,写出历史的丰富与博大,写出历史的厚重与深邃。我想,写史,特别是面向青少年讲史,绝不应仅满足于给读者讲述一下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必须在历史写作中融入我们身处当今时代的新思考,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激活’沉睡的历史资源,使之能为今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