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奉桥
作家对文字敏感,本不足为奇。然而,当我读到张金凤的《汉字有张人类的脸》(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年12版),仍不禁一惊。
汉字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文字之一,《淮南子》中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可见汉字的产生,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就其深层结构而言,中国文化其实是“字本位”文化,中国文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首先源于汉字的魅力。语言学家陈寅恪曾言:“凡解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张金凤正是怀着朝圣者之心,走进汉字的殿堂,用溯源的方法,孜孜探求汉字背后的“天机”和真相。
汉字之美、之妙,非生活在汉字文化中的人,不能真正领悟和理解。汉字之初,“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客观上蕴藏着自然、宇宙乃至生命的原初“密码”,积淀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乃至生命哲学,如张金凤在书中所言:“汉字是碑林,记录着民族血脉的传承”。《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努力把汉字背后的真相揭示出来,传递下去,这显然不仅是作家对汉字的敏感,更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觉。
《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学著作,张金凤通过对一个个汉字的凝视与沉思,探寻的其实是蕴藏其中的独特文化意蕴和东方智慧。作者主要是从汉字的结构入手,努力揭示汉字构成中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内涵。例如,在“我与找”中,作者通过对“我”的结构——“手”持“戈”而立的分析,实际上阐释的是中国人对待世界的法则——人生来是战斗的,与时间战斗,与愚昧战斗,与无知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文学是人学,事实上在张金凤眼里,“字学”也是“人学”。她对汉字的解读,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文意识和人本思想,这本质上决定了这部著作的品格和向度——这是一部有思想温度有情怀的著作,而不是冰冷的高头讲章。
张金凤并不满足于对汉字的一般性社会、道德层面的阐释,作家的本色内在地决定了她真正思考和关注的其实还是人,是对生命本体的凝视、省思和澄悟。作者透过汉字的点捺撇横,破译的是中国人的生命密码,这是这部著作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汉字文化学相比,我更愿意把《汉字有张人类的脸》称之为汉字生命学——对汉字的一次颇具现代感的生命阐释。
在更本体的意义上,《汉字有张人类的脸》其实是通过汉字,达成的一个现代人与生命的互凝、互动与互解。与“我注六经”相比,张金凤更感兴趣也更擅长的是“六经注我”式的联想与发挥,上下古今,天地纵横,娓娓道来,令人解颐,更令人莞尔。与积淀在汉字中的历史经验相比,她的激情和使命显然更在于,通过汉字激活和揭示当代人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境遇。这一点,在对“卡”字的凝视中,尤为明显。张金凤认为,“卡”就是“孤单在湖面成双”,本质上代表着人的一种不上不下、亦上亦下的尴尬和无奈;张金凤对“半包围”的阐释,也显然不是“还原”造字的“初衷”,而是上升到人生境界特别是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层面:万事不求完美,残缺即是完美。再如,对“默”(“黑狗突然跑出来追人”)的解读,也是从人生和生命的角度展开的:“再大的悲怆也要忍住你的喉咙,就算是被恶狗咬住了脚后跟……也不要喊叫”,进而,作者认为,“默”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一种无奈和不忍……这显然是一种颇具深度和现代感的生命体验。在“贪与贫”中,作者通过对“贝”的阐发,提出对金钱、物质的珍爱与仰视,至今还在精神上统治着人类,显然,这已经触及了人性层面。
我更愿意称《汉字有张人类的脸》是一部思想、情趣、文采兼备的生命随笔,随意、随兴之中,处处闪耀着作家独有的发现、智慧和意趣,不晦涩,不拘泥,与其说是一部谈论汉字的书,不如说是一个作家唱给汉字的最深情最炽烈的赞歌。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