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坡
谈薮
昨天收到最新一期读库,其中有一篇钢琴家刘诗昆的自述,读着读着我的玻璃心又发作了。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读名人传记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伤害。他们小时候吃过什么,住过什么,见过什么,都会让我们想起自己一穷二白的童年。
比如刘诗昆这篇自述。他出生在1939年,父亲懂音乐,还是大资本家,曾祖父是翰林。父亲发家后,跟搭档合伙买了一幢五层公寓大楼,整个楼有几十个单元,还带地下车库,是由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现代建筑,砌墙的红砖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就住他们家楼下。他出生的时候,家里就有四台钢琴,父亲收藏了一万多张西洋古典音乐的唱片。
文章刚读了个开头,玻璃心就引着我去了爪哇国。我忍不住想,这个世界对穷人还真是不公平。祖祖辈辈都没有摸过钢琴的家庭,哪怕出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恐怕也几乎没有机会培养出钢琴家。
为了让自己的内心稍微得到安慰,我开始想,普通家庭的孩子有无可能接触到世界最好的东西。答案好像有点寒酸,但并非毫无意义,那就是:自然与文学。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山川,但清风和明月是人人平等的。我是在平原上长大的,上大学之前不知道旅游为何物,夕阳和云彩是我仅有的两位美学启蒙老师。
花几十块钱买一套红楼梦,也能和普天下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再贵版本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也不是原装的。
但是依靠自然和文学勉强找补来的这点平等,也仅具象征意义。审美意识的养成与维护,需要成体系的灌溉,还需要闲暇。一本书培养不出作家,一百本也不够。认知与眼界往往是与物质条件同步提高的。
命运最大的残忍在于,从小生活闭塞的人,不仅没有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而且那些求而不得的失落感,以及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的空荡感,层层叠叠地压在心里,很容易让灵魂变得混乱而拧巴。比如我应该好好读文章的时候,却被玻璃心带偏了方向,我明知道玻璃心无意义,还是制止不了它的发作。
我们习惯性地盯着别人高高的起点自怨自艾,却疏忽了真正值得努力的方向,淡漠了身边仅有的美好事物与感情。前些年网络曾流传一句话“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其实人生的格调与咖啡有什么关系呢?喝不上咖啡并不可悲,把奋斗的终点标记为跟谁一起喝咖啡才是可悲的。
也有人说,我们应该达成共识,那些竭尽全力才站到别人起点的人,应该值得我们的尊重。
可是我想说的是,越是起点低的奋斗者,越要提醒自己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起点。娇惯心态对于弱者是最有毒的,习惯听一些哄着自己的话,习惯在高起点者身上寻找瑕疵,并不能拔高自己的起点,而只会拉低自己的终点。
社会批判很重要。但如果为了自己好,不要用社会批判的视角为个人境遇寻找理由。我们要习惯自己对自己严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