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科研一线闪光

让青春在科研一线闪光

2022-08-11 大众日报 02版

  ■编者按: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昂扬向上,不负韶华,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青春力量。他们奋勇向前、矢志奋斗,谱写出壮丽的青春之歌。日前,10位高校优秀学子获评“2022年齐鲁最美大学生”,本报今起陆续刊发他们的事迹,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仇宝艳
  焉祯:学思践悟,以青年之声发出时代强音
  “思想厚实,为人朴实,工作务实,做事扎实。”这是焉祯的导师王韶兴教授常挂在嘴上的“四实”要求,焉祯铭记在心。作为山东大学2018年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她已被推免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
  作为校级理论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宣讲团成员,焉祯从起初在众人面前开口就脸红心跳的“社恐”,通过努力变成骨干成员,并在山东建筑大学、德州学院等地开展宣讲10余次。
  大一下学期,焉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首篇论文《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获得“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二等奖。“我们大学生可从社会实践小切口出发,去实现自我成长。”焉祯说。后来,她走访近20个村落,形成了4万余字的访谈记录及调研报告《乡村振兴的经济与组织路径探析》,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朱柏杉:躬行不怠,在海拔4600米高原科考
  早在读高中时,朱柏杉就喜欢大海。这是他与青岛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最初结下的缘分。
  “一开始,我其实对水产养殖专业‘无感’。”朱柏杉博士告诉记者。变化发生在大三那年,后来成为他研究生导师的王芳教授讲授的《水环境化学》,对他产生很大影响,学院组织的生产实习让他决心在水产养殖生态学方向深造。从2018年研三起,他连续5年扎根一线,参与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开展的精准扶贫项目。
  作为团队的主力成员,朱柏杉在海拔超4600米的双湖县参加6次科考。在团队努力下,双湖县建成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双湖科学考察站,还与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普若岗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挺爱琢磨的。”朱柏杉说。他参加“蓝色粮仓”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11篇。在浙江台州,为避免养殖的螃蟹打架,他设计三疣梭子蟹养殖用的多独立空间遮蔽装置,大幅降低养殖死亡率,增加收益逾600万元。
  邵月文:不怕犯错,找准科研创新原动力
  “科研别怕犯错,前面犯错多,后面成效就多。”这是济南大学20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邵月文的科研心得。
  当前,国家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清洁化、低碳化发展态势强劲。进入实验室后,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创新性开发设计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加氢催化剂以及反应工艺。面对山东在全国区域竞争中产业结构欠优等问题,他主动投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振兴发展等领域研究。2020年10月,邵月文斩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山东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邵月文所在团队还与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展开技术合作,获得淄博英才创新项目支持。针对企业异形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墨边角料,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使其转化为高容量、高稳定性的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