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印象:阳刚猛男

孟子印象:阳刚猛男

2022-08-25 大众日报 12版

  □ 周学泽
  近日笔者到邹城出差,夜宿以孟子命名的孟苑。孟苑里有一座高大的孟子铜像,手执卷帙,须发凛然,目露耿介之气。
  这也是笔者第三次到孟子故里,想来和他老人家也有点缘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远矣,没有照相技术,后人确定前人的形象总是难的,但这座雕塑的作者,应该是懂孟子的。
  《说文解字》:“儒,柔也。”南宋之后,受程朱理学影响,中国读书人的典型形象成了白面书生,似乎“手无缚鸡之力”也是一种美。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孟子,既有儒雅之气,也有阳刚之美。
  孔子生得高大威猛,文武兼备。孔子提出的“六艺”中的“射”,就是军队的基本技能之一。孔子本人的射箭技术,也十分精湛,《礼记》中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孔子也具有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和行事风格。《孔子家语·相鲁》载:“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但和孟子比较,孔子性格以平和为主,孟子性格则比较刚强,后人用“春风”和“战鼓”比喻孔子和孟子,能比较细腻地感知到二人性格上的不同。
  孟子有很多名句,常使人感到生命躯壳里不屈的澎湃心力。“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何等的无惧、勇敢和豪迈。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中的后四字就是来自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大丈夫”气概用今天话来说就是特别有“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孟子树立了一种自信刚强的“人格范儿”,大写的人字昂然立于天地之间,浑身胆识,是一个民族奋发向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孟子的“人格范儿”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对包括帝王在内的所有众生的平视视角,提倡一种平等人格。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是对君王的一种人格上的平视,你拿我当人,我也拿你当人;你不拿我当人,我也不拿你当人,在战国时代这是何等的铮铮傲骨!
  二是刚强中有柔情,有是非,有智慧。孟子认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善辩,极富智慧机巧。如《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一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诒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诒,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一段简短而精彩的论辩文字,一步步将齐宣王引入彀中。
  孟子比孔子刚强,但他的思想发轫于孔子。孔子在《论语》里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子要忠于君主,君主也要对臣子以礼相待,这是孟子君臣平等人格思想的来源。但他在继承中又阐释出新的思想,并以此确立了自己在儒家圣贤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比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孔子思想核心就是“仁”,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找到人性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出“向善之学”,“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这为后来的“陆王心学”奠定了基础。
  孟子的“对等+与人为善”,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在古代社会,这种对等思想的存在并不容易,朱元璋曾因孟子的“君臣论”下诏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
  鲁迅说: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第一义也。如果从古代儒家人物里边选一个“阳刚猛男”,找一个保持个性而又尊重别人也有个性的人,那这个人非孟子莫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