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式社交”,要潮也要实

“看展式社交”,要潮也要实

2022-08-29 大众日报 08版
  □ 李梦馨
  最近,一个新名词“看展式社交”走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看展的方式结交新朋友,既可以打卡各具创意的展览,又能顺便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社交方式的兴起背后传递出不少信息。
  首先,“文博热”催生“看展式社交”。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更加充裕,加上自身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这是“文博热”得以产生的最重要基础。如今,国内的博物馆也开始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融合,以新的姿态吸引年轻人驻足,引发破圈效应。接连成为爆款、卖到脱销的各式博物馆文创产品,展览与剧本杀、密室逃脱的组合……这些将博物馆与流行文化跨界融合的尝试,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喜好,让博物馆成为社交的新选择。
  传统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过时文化,相反,正成为新的“流量密码”。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是主要人群。今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订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
  其次,“看展式社交”与当下流行的剧本杀社交、露营社交等相似,都透露社交的一种新转向,即因兴趣结缘,基于共同的爱好寻找契合的朋友。随着圈层文化的勃兴,年轻人彼此之间爱好迥异,看展这种聚集于同一场地的活动,能够比较简便地帮助人们筛选那些具备相似喜好的人,借由看展一同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文化的濡染,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刷新社交体验。
  “看展式社交”越来越热,值得注意的是,更多人实际上还是奔着打卡的目的来,社交的意味可能盖过了看展本身。这也提醒博物馆,虽然“看展式社交”带来的流量可贵,但不能光靠堆砌潮流元素打造表面的热闹,更要沉下来,探索能够真正有效传递文化内涵的方式。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向公众普及和传播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当博物馆的社交价值凸显时,如果把握不好时机,容易让热闹稍纵即逝。因此,博物馆一方面要注重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要摆脱简单化的思维,将真正的文化、历史、艺术内涵融入展览本身,要潮也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