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仁和楼
山东省罕见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 实验室做实验
中心院区规划图 东院初步规划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几则消息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全院上下群情振奋,备受鼓舞。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深化医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业内称之为“国考”。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立医院连续3年考核等级为A+,列全国第24位,创历史新高。
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权威榜单。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省立医院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32位,创历史新高,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立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名单》,全国综合医院类62家入选,山东省仅入选2家,省立医院为其中之一。
好消息的背后,是省立医院综合实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多年来医院重视医学科技创新的显著成果,更是省医人砥砺创新,以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成效。
近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省立医院紧抓转隶大学的机遇,不断推进科教融合纵深发展,以创新为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迈向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建设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奏响了发展最强音。
□孙彩华 焉然 葛均辉
党建领航
保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表率” 历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一代又一代省医人凝心聚力,担当奋进,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卫生事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悠久的历史,让省立医院积淀了良好的品牌优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连续多年全省领先,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技术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扎实的基础优势、雄厚的综合实力,都使“省医”成为我省人民群众治大病、治疑难病的首选医院。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机遇,以及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等新形势,省立医院党委深刻认识百年省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极高的政治站位和决策指挥,科学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带领省医人踏上新征程。
走好新赶考之路,百年省医清晰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作风。
在规划中,“一三四五”发展思路为百年省医描绘新蓝图——
把“走在前,作表率”作为目标要求,围绕区域医疗、科技创新、医学教育“三个高地建设”,打好人才队伍建设、学科攀登、智慧医院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攻坚战”,实施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医学创新、教学质量、医院管理“五个提升行动”,全面开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建设新局面。
旌旗猎猎,战鼓催征。省立医院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立院、科教兴院、创新驱动、人才强院四大发展战略,聚焦人民群众就医新需求,着眼全局和医院实际,在“一三四五”发展思路引领下,以坚如磐石的定力强担当、求突破、作表率、蹚路子,聚力实现“九个新突破”。
新征程,新蓝图,一以贯之的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省立医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强院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优化业务科主任结构;健全完善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有机协同,各负其责;以赓续红色基因为重点,加强百年老院文化建设,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权威部门对医院红色历史予以确认,医院院史馆授牌成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生动局面正加速形成。
“站在新起点,省医人将继续坚持以党建领航,撸起袖子埋头干,力争使医院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走在前,作表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创造省医新时代、省医新奇迹。”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孟冬说。
引领示范
打造疑难危重救治的医学新高地 近年来,致力于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加快转变的省立医院,一系列战略性布局加速铺展,力促医院区域疑难危重救治水平加速提升,跑出省医“加速度”——
罕见病研究和诊疗实现新突破。2019年,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的罕见病诊疗山东省牵头单位,省立医院入选了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2021年牵头成立山东省医学会罕见疾病防治培训中心;2022年,被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为山东省罕见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医院在罕见病诊疗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罕见病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成立了全省首个罕见病多学科门诊,建立起由医院中心实验室、内分泌科、肾内科、小儿内分泌科、小儿骨科、眼科等多个科室通力协作的罕见病例会制度;内分泌科进行了罕见病“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建立了“基因型—表型”的早期精准诊疗体系,在国际、国内率先报道了多种罕见疾病;肾内科成立法布雷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完成了全省首例法布雷病用药实践。
响应国家深化医改的新要求,医院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以“五个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设的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山东)、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平台通过验收。积极创建国家内分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领先的技术,让群众就医更有保障。以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为重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实施“123”学科攀登工程,着力打造以内分泌、重症医学、心脑血管、肾内科等10个学科为代表的临床重点专科群。鼓励引进国际先进或自主首创新技术,医院特别设立医疗新技术奖,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有序推动学科新技术开展。
扎实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举措,让群众就医更安全。实行住院患者主诊组负责制,打造132人的医疗质控员队伍,全面实施医疗质量安全动态考评;居全省首位的18个省级质控中心,为医疗质量和安全加码,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服务绩效评价中,病例组合指数(CMI)、疑难病例占比(RW≥2)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肩负新使命,省医正攀登新的医学高峰。我们将加速开创疑难危重救治的新格局,为区域疑难危重救治水平提升作更大贡献。”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说。“十四五”期间,在“一三四五”发展思路下,医院将加快补齐技术短板,持续提升诊疗能力,让急危重症急救通道更加畅通;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实现临床诊疗能力新突破,全力打造“引领山东、辐射周边、全国前列、国际知名”的医学高地。
创新驱动
搭建科教融合发展新平台 近年来,省立医院抢抓转隶大学战略机遇,把科教融合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矢志不渝打造一流的科教融合平台,坚定不移向科研教学型医院发展模式转型,大力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校院融合嵌入式一体发展,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
——省立口腔医院与大学口腔医学院一体化发展。按照学科统筹、科研共享、教学优先、医疗独立的原则,联合开展人才建设、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将大学优秀人才吸纳进医院口腔学科研究团队,共同推进项目开展、成果产出和转化;将医院临床优秀师资充实到大学教学工作中,充分提升教学队伍力量。
——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与大学放射学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医学影像中心临床与科研优势,与大学放射学院联合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力争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实现省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新突破;积极承担大学教学任务,联合推进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二级硕士学科点建设。
——实行校院人员双聘机制。医院聘任通过医院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人员到学科,以国家级项目为切入点,加强人才互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将大学优质人才资源与医院丰富的临床学科资源紧密结合,弥补学科专职科研人员紧缺短板,提升学科科研能力。推荐国家级项目立项人员到各学院兼聘,鼓励科研人员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带教研究生,促进教研医一体化发展。
——以疾病领域组建研究型团队,联合开展疾病攻关。以疾病领域组建形成了18个PI团队,积极参与大学学术提升计划和科创中心学术团队建设,打破学科间、校院行政体制约束,大学专家与医院研究课题和团队的深入对接,形成紧密发展型团队,积极开展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聘请大学公卫学院专家,联合设立临床研究方法学门诊。依托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对医院科研人员在临床研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解答,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方法学指导,实现方法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促进医教研共同发展。
——共同举办青年学术沙龙,搭建校院交叉融合学术交流平台。沙龙由医院泰山青年学者、青年学术骨干等组织举办,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及进行经验分享,聚焦最新临床与学术进展、科研新技术新方法、科研实用技术经验分享、基金申报经验、学术论文写作技巧等进行授课,旨在进一步提升医院中青年医师学术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实施青年人才培育托举工程,提升省医学科学术影响力。沙龙如今已举办11期,成为青年科研人员开阔的学术交流平台、科教融合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积极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医院以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完善院内实验平台,优先满足国家级科研平台申报要求。投入3亿元改造院内科研平台,配置高水平科研仪器设备,建设院内高水平公共实验平台;投入2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模式动物研究所和高质量生物样本库,支持开展基础研究;投入500万元为重点学科建设23个专病数据库,支持学科开展临床研究。
新阶段,百年省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使用,统筹医院实验室的投入产出效能,为医院优势学科发展提供支持,不断推进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与科研数据建设,全面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3年来,医院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获批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4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中心。各类省级平台的获批,标志着医院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为争创国家级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平台奠定基础,政策引领发展。近年来,医院修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出台“高质量论文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30余项新政策,激励高质量成果产出与转化。近3年,医院高质量科技成果实现跨越性增长。获批课题数量不断取得突破,连续3年国自然基金项目维持在42—43项,取得国家优青零突破,获得两个重点项目;2020、2021年省自然基金项目立项跃升到128项、173项,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级5个、省级8个,重大重点经费年度内达到7600万元,获历史最好成绩。年度获批科研经费在2019、2020年突破1亿元之后,2021年达到2.24亿元。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项,高水平奖项数量显著增加;发表SCI(E)收录论文1969篇,论文质量和数量均大幅提升,被引用频次稳步增加,分区明显向好,1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在奖励支撑、职称晋升、科研绩效综合目标考核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突破性的激励,2020年以来医院完成成果转化40项,其中发明专利转化28项,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综合榜单排名全国第18位,专利转化排名全国第10位,全省首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省立医院始终坚持创新,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医教融合纵深推进,搭建持续发展的新平台。
护佑人民健康
在医疗服务创新中展现新担当 创新,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而且在各领域全面展开。浓厚的创新氛围让百年省医品牌更加亮丽闪耀。
医院一站式多学科(MDT)门诊实现了多学科医疗专家组团式多对一服务,让疑难杂症患者少跑腿,把“患者围着科室转”转变为“医生围着患者转”,努力做到患者看病“最多跑一次”。目前医院已开通40余个一站式多学科整合门诊,涉及60余个诊疗专业,2021年会诊量2567例。
开设116个特色专病门诊,贴近患者需要,较好地满足了患者“专病专看”需求;整合优化的专科护理门诊,看似“小问题”实则解决患者“大需要”,大大提升了患者健康获得感。
针对群众就医需求,医院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开展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门诊、特色专病门诊、罕见病门诊、高端国际医疗门诊,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打造智慧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同时整合优化专科护理门诊,持续推进远程医学会诊,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就医需求,群众就医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2021年,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1年,医院持续深化DRG改革,落实国家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住院次均费用降幅8%,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调结构、控费用取得明显成效。
大战大考显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迅速反应,严密部署,先后圆满完成了驰援湖北及上海、院内防控、省内指导、国际援助等应急任务。医院在承担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新冠疫情医疗救治技术指导任务,成为全省有力有序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基础上,坚持做到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两不误,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医疗服务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创新驱动走在前,引领示范作表率。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再创佳绩,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