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精神“加油站”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加强红色育人工作

打造红色精神“加油站”

2022-09-22 大众日报 10版
  □辛莉 尹成
  
  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着力将红色基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活水,融入学校品牌化建设实践路径中,积极探索“四红四融”工作新模式,凝练品牌,初见成效。
    红色教育融心
  红色理论入脑入心。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学习第一课”,组织师生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切实做到深学细悟、融会贯通。
  红色参观激发信念。线上用好“红色云展厅”优势资源,发动师生利用手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通过集体学习、个人浏览等方式看遍全国红色展馆;线下开展好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日,通过看红色影片、实地参观等形式,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红色教育覆盖全体师生。
  红色思想进驻课堂。学院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和“党史思政大课”,撰写学习心得,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红色文化融入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三融入,即融入主题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程课堂,合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
  “红色宣讲团”宣讲接地气。学院组建以党团干部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宣讲团,每年录制党史学习“微党课”“微团课”近20期,播放近300场,引导学生加深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灵活、富有成效。
  “红色艺术节”艺演传薪火。学院组织开展“红色快闪”拍摄、“红色基地”寻访、“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歌曲”传唱等红色文化活动,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更多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滋养,打造了思政活动项目品牌,切实发挥特色项目的育人作用。
  “红色匠心坊”课程强信念。学院以“四个引路人”工程为载体,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筑匠魂、承匠心、育匠人”红色匠心行动,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党史》公选课;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战斗英雄等来校作报告,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教学,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工作格局。
    红色阵地融汇
  融汇线上“朋友圈”。学院注重在红色文化的“微传播”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在雷锋日、建党10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团100周年等节庆日,及时推送微视频、微故事、微电影、漫画等多形式的微内容,形成“微传播”热点,强化红色教育仪式感。此外,引导学生主动创作、主动传播红色文艺作品,组织2300余名师生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作品,录制“讲红色故事 做红色传人”红色教育微视频,以个性化的叙事、多元化的视角传播红色文化。
  融汇线下“生活圈”。学院积极延伸红色教育辐射范围,在学生公寓中设立党员工作站,开展红色教育进公寓系列活动,坚持每周一次主题团课、每周一次学习交流、每周一次拓展实践。先后开展“讲抗疫故事、增制度自信、担报国使命”“战疫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实现党建引领和红色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
     红色实践融合
  学院将文明实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以红色实践项目化运作为抓手,搭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团等多个校内外实践平台,引导师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老助残、精准帮扶、文明公益、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学院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荣获日照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红色实践育人品牌“情暖黄河口”实践团立项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级团队;“青春知行”党史学习实践团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厚植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专业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