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齐鲁书法焕发新光彩

助力齐鲁书法焕发新光彩

2022-10-16 大众日报 09版

  □ 本报记者 卢昱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有学者认为,书法进入一级学科后,将鼓励更多人重视书法学习,也传递出我国在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书法教育的金字塔结构中,全方位多角度开发深挖各地书法的美育资源,需群策群力。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对书法的普及,更值得深入探究。
  张广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鲁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汉字书写文化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书法与古典文献、文学、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日前,张广村以山东地区书法美育资源开发为主题,在鲁东大学讲坛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山东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
  在张广村看来,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和载体。古代书法的创作、研究、传承主体是受过传统文史学习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出经入史,吟诗作赋,能书善画,作书法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是他们在书斋里形成的一种审美习惯。
  千百年来,在一笔一画的日常书写中,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形式表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这种审美文化内涵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浸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思维和审美习惯。”张广村说。
  要摸清书法文化资源的家底,需先界定其内涵:不仅包括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书法文物,如古代遗址、墓葬、石窟寺庙中的碑篆石刻和风景名胜中的楹联匾额等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书写印拓等书法技能、纸砚笔墨等工具的制作工艺以及与书法艺术有关的节庆活动、纪念典仪等代代流传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山东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物力、财力自古以来极为富足,其书法艺术更是澎湃壮大。早在宋代,金石学代表人物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就对山东书法文化遗迹进行著录和研究,完成了代表作《金石录》等;后也有不少学者前赴后继,对山东的书法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著录研究。
  山东书法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基础资源丰富,从先秦萌芽,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繁荣,唐代达到鼎盛,至宋转向衰落,清代中叶复又振兴。其演变过程保持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持续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山东境内的秦代刻石、两汉碑简、北朝摩崖、晋代“书圣”等,是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代名家,如唐颜真卿、宋苏轼和黄庭坚、元赵孟頫、明邢侗、清康有为等,在齐鲁为官讲学和寓居期间留下的大量书作墨宝,也是书法艺术长廊中的无价瑰宝。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涉及书法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包含了书法变迁的各种书体,从陶文、甲骨,到大篆、小篆、楷书、草书,充分展示了汉字字体及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使山东书法资源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个缩影,从而印证了山东书法史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书法文化遗产形制来看,齐鲁大地上的书法文化遗产以碑、帖、刻石、竹简、瓷雕、卷轴、中堂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充分体现了齐鲁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临沂银雀山西汉竹简,气息古朴、天趣盎然;莱子侯、五凤等刻石作品劲挺方正、生涩古拙;数目繁多的墓碑、祠庙碑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泰山、峄山等诸山摩崖刻经,气势磅礴、意境高迈;历代书法名家流传下来的纸绢卷轴、中堂等更是不计其数。
书法必须成为美育的先行者
  书法被文化学者称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蔡元培认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审美情操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他就提倡将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要求将书法等美育贯穿学校各个阶段,各学段艺术课程标准对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业要求,更有人直呼“书法必须成为美育的先行者”。
  而地方书法审美文化具有群众基础,如果以地方书法审美文化为切入点,开展美育工作是容易展开的。因此,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深挖地方书法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工作方式,对书法美育工作是一项新的突破口和立足点。
  张广村认为,将地方资源与书法教育相结合,利用本土书法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教育,能使受教育者了解、热爱当地书法文化。“尤其在当代社会,书法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存在浮躁、功利等问题,缺少古人书法创作抒情达意的文化情怀,究其原因在于对书法美学价值的认识不足。”
  好在当下,书法美育工作已开始在各地生根发芽。目前,山东已有一些中小学利用当地书法资源开展校园书法教育,不少中小学在积极发展校本课程,省内也有不少高校开设书法专业、书法课程,挖掘和整理山东省内的书法资源,研究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张广村认为,可以在不同学段的书法教学中充分依托地方资源,提升学校书法教育水平,对学生进行书法审美教育,让学生获得书法审美体验,感受作品内涵,充分发挥地方书法的美育价值。
  早在1985年,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小学已将书法课列入校本课程,每周一节书法专业课,每天练字一刻钟,学校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放书法教室让学生自主练习。将毛笔和硬笔教学分单双周上课,鼓励学生寓练于用,提醒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鼓励学生平时注意“心摹手追”,将硬笔和毛笔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硬笔书法课程由学校统一印发硬笔书法表格给学生使用,毛笔书法课程则发放米格练习纸给学生练习,学生每月交一次作品参加评比,做到了“以赛促练”,以硬笔书法练习来促进毛笔书法水平的提高。
深入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中
  山东境内地理环境类型多样,不同时期的书法家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地理环境对其书风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齐、鲁文化两相比较,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一张一弛、一扬一抑所形成的张力结构源远流长,被齐鲁民众尤其士人所认同,并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并以顽强的姿态渗透到书法现象中,进而催生齐鲁大地特定地域书风的形成。
  山东书法文化资源以济南、泰安、曲阜、临沂等主要城市为中心,遍布省内多地,地域组合较为均匀。既然我省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美育文化资源,该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在张广村看来,应以此为依托,开展经典诵写讲活动,让这些文化传统在当地人心中活起来,促使他们深入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具体来讲,可以做以下工作:
  首先是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结合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加强乡村中小学经典诗文教育推广,开设诵读、书法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丰富乡村校园文化,助力把乡村中小学校打造为乡村文化中心。开发校本教材,把吟咏山东的诗文、书法历史和名家名作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山东子弟从小认识山东山水。结合游览、写读后感等活动,让这些传统在中小学生教育中活起来。
  其次是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活动。挖掘整理出来的诗词、书法语言文化资源,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创造性开发成文学、书画、歌舞、戏剧等文艺作品,通过诵、写、演、唱等形式创新演绎。通过笔会、雅集等活动,繁荣乡村文化建设。
  当然,也可以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以诗词、书法、楹联等语言文化内容为主的特色乡村和品牌项目,提升乡村语言文化品位。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等特色资源,注入语言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