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解

新词解

2022-10-16 大众日报 09版

“演贝”
  “演员”少一口,变“演贝”。
  释义:“演贝”,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台词不过关、只能依靠配音的演员。有一段时间,演员大量使用配音,在电视上切换频道,来来回回都是那几种熟悉的声音,演员成了配音老师的“脸替”。最近,越来越多“演贝”开始原声出演,但台词功底不过关,“一张嘴毁掉整部剧”。
  在演员“声台形表”四大基本功中,声音、台词占了两项,可见其重要性。台词说不好,表演至少拉胯了一半。台词能帮助演员入戏,好的演员,能将声音和表演融为一体,演什么像什么,从而打动无数观众。“演贝”则不一样,由于对自己业务能力要求不高,台词功底不过关、叙述生硬、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频频出现,所以他们只能通过配音演员帮助完成角色。更有甚者直接不背台词,比如前些年被声讨的“数字小姐”,在拍戏的时候不说台词直接念“1234”,让人“惊掉了下巴”。与一众实力派老戏骨对比,“演贝”最基本的开口都做不到,其他的又从何谈起呢?
  不过,现在留给“演贝”的时间也不多了。前有演员要自掏腰包请配音演员的试行规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其中提到演员如果无法完成配音工作,需要请专业配音演员的,需自掏腰包承担所有费用;后有金鸡奖将演员本人配音作为入选门槛。这说明,要征服观众,演员不光要开口说,还要说得好。毕竟练就真本事才是硬道理,一直“开不了口”,不仅不能服众,也难免少了些底气。
“科技与狠活”
  最近,“科技与狠活”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网友纷纷化身“网络热门食物鉴定家”,在各种食物动态下评鉴其是否属于“科技与狠活”的产物。
  释义:也称“海克斯科技”,这个词本来源于游戏,指科技与魔法意外创造的全新融合物。在博主辛吉飞那里,“海克斯科技”就成了巧用食品添加剂、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在他的视频中,一勺三花淡奶兑水后直接变成奶白色的浓汤,加入香精粉能把一堆碎鸡肉做成整块牛排,奶茶其实不含一点牛奶、全靠香精勾兑而成……满满的都是“科技与狠活”。
  面对“科技与狠活”,舆论却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辛吉飞的视频唤醒了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关注,揭露了无良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径;反对者认为,这是在贩卖食品安全焦虑,会造成对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无论是街边小摊还是商场成品,都会被武断地评价为“科技与狠活”。
  不少食品领域的专家也出面发声,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用途和用量进行添加,是经过科学研究及风险评估验证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是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布声明指出:“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
  而所谓的“科技与狠活”视频不乏夸张的演绎,其曝光的很多问题本质上也是违规滥用。不过,从“科技与狠活”的走红背后,也能看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提升,这也将倒逼食品生产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文字讨好症”
  脱口秀演员杨蒙恩一条“你们有没有微信文字讨好症”的动态,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释义:“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最常见的就是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等亲切的修饰词或符号。比如,将“好的”改为“好滴”“好嘞”;将“收到”改为“收到啦”“收到哈”;将“嗯嗯”改为“嗯嘞”“嗯啦”……
  根据一组调查数据,“文字讨好症”是为了表达对特定聊天对象的尊重。而且,当看到别人“蹦蹦跳跳”地用表情包或文字回复时,自己也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无论是为了合群、迎合还是单纯表达尊重,大家似乎都难免“文字讨好”,一起在社交礼仪上“内卷”。
  也有网友不赞同“文字讨好症”这种说法,语气夸张只是为了弥补线上交流肢体、表情语言的欠缺,“讨好”是夸大其词了。而且,有的人就是喜欢将“好的”改成“好滴”,没必要把一件小事揪出来放大总结。如果真有也是来源于网络对文字遣词造句的吹毛求疵。比如微信微笑表情的含义,对年轻一代来说是一种嘲讽和自嘲。但在上一代人眼里就是微笑的意思。
  心理学家认为,使用“文字讨好症”这个词语,本身或许不恰当,使用一些语气助词不一定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尽可能让语言文字不那么“中性”或被误认为“带有攻击性”,更舒缓的语言交流氛围显得放松自然,有助于交往中更准确地表达意图。
    (□记者 李梦馨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