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面前放下得失心

岁月面前放下得失心

2022-10-17 大众日报 12版
  □ 泉子
  近几年来,老戏骨吴刚颇受关注。扮演过《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潜伏》里的陆桥山等经典角色的他,又凭借《庆余年》陈萍萍一角爆红。最近,他还出演了《后浪》《春日暖阳》《胡同》等热播剧。他的表演有性格、有灵气、有爆发力,各类角色都能驾轻就熟,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在为其精湛演技点赞的同时,对不少官宣剧照、发布会生图上吴刚那张零褶皱、无表情的脸表示质疑,甚至在评论区中猜测其是否在脸上动过刀。“难道老艺术家也有容貌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利用医学手段来改善面部的缺点达到“美”的状态,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人们质疑的是:靠演技征服观众的中老年演员是否也要加入整容大军。有人则认为,老戏骨大抵也是出于对观众负责的目的,期望以更好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进而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更多的市场资源。
  凡尝试必有风险。何况整容后果有时不可控,一旦整容过度甚至失败,影响的不仅仅是作品效果,还会折损艺人特别看重的“人设”。近年来许多明星整容都引起了大众的热议,如蔡明整容、柳岩在节目中公然承认“动过脸”等消息放出来后,评论中往往毁誉参半。大导演张艺谋就曾反对整容,他认为电影大银幕呈现的是动态的表演过程,其美感有独特的标准,整容会破坏肌肉组织,很多表情展现在脸上会很奇怪。吴刚因作品之外的因素引起关注,也是因为镜头前他的脸部表情过于僵硬。试想,一些需要由“微表情”来展现内心戏的剧情,倘若因为脸部僵硬而让观众出戏,甚至弃剧,最后丧失了影视作品的质感与美感,着实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在岁月面前,“老戏骨”还是应当放下过重的得失心,看淡所谓的容貌危机。演技是演员的立身之本。演技好,内心必然会建立一种时光不可戳破的自信。中年演员袁泉,常被网友“吐槽”长得不好看、太干瘪、显憔悴,但业内外没有人否认她的演技,其主演的话剧《琥珀》,演出门票三天预售3000张,创造了话剧票房奇迹;2007年,她成为最年轻的话剧名人堂成员,演员黄渤评价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演员刘烨说:“我和她不在一个层次上”。由此可见,“容貌”并非市场的唯一选拔标准,而整容也并非是“容貌焦虑”的救命稻草。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老年演员的市场困境。影视圈内流量明星当道,很多中老年演员一度面临“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演员何冰在节目《圆桌派》中说,自从掀起了“鲜肉潮”,他的片约越来越少。演员吴刚在《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名声大噪,后又参与了《战狼2》《破冰行动》等精品影视作品的拍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老年演员的角色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不太可能成为主角,多是饰演反派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让中老年演员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但“老戏骨”站上C位,往往精品迭出。比如年过六旬的陈宝国,出演了电视剧《老酒馆》《老中医》的主角,叫好又叫座,不失为出品方、制作方打破流量依赖、重新关注中老年演员群体的尝试。
  从近几年的市场反应不难看出,观众愈发在意作品的品质,在意演员的演技而非颜值,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曾发出倡议:坚决抵制病态整容等畸形审美,呼吁影视行业要谨慎聘用整形演员。衰老是宿命,坚持给大众带来好作品的初心与提升演绎能力的恒心方能抵过岁月绵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