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努力保护好这片大河之洲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

一定努力保护好这片大河之洲

2022-10-18 大众日报 04版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嬗变的高度评价和概括。”10月17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和同事们聚在一起学习二十大报告。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赵亚杰举了一组数字: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鸟类国际机场”客流量持续攀升。
  可喜变化的取得,离不开奋斗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人员。东北姑娘赵亚杰与自然保护区“结缘”于8年前,彼时,刚刚博士毕业的她第一次见到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我被广袤开阔的沼泽湿地震撼,被新奇的鸟类吸引,暗下决心,要守好这片大自然的馈赠。”她说。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去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听取黄河流路变迁、水沙变化和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介绍。当时,赵亚杰负责操控大屏幕,呈现自然保护区鸟类等生物种类的变化。“我注意到,总书记很关心保护区为鸟类打造的环境,专门询问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人工巢的情况。”她说。
  总书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视、深切关注。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我们正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网络,准确掌握‘红地毯’等典型湿地植物的面积分布,做好鸟类智能识别的试点应用。”赵亚杰说,目前,已建设35处5G基站,实现了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110个视频监控实时展示区内资源动态,对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的关注更加细致。
  眼下,“鸟类国际机场”将进入最繁忙的时节。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忙于鸟类排泄物样品采集、存储、送检等工作,为候鸟健康护航。“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做鸟儿的朋友,呵护它们,很幸福。”赵亚杰说,他们已持续开展滩涂水鸟监测7年,搭建人工鸟巢115个。如今,80多种近20万只水鸟稳定地在这片原生地觅食。
  时代在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发展。“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鼓励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现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扎实推进,这为我们施展才干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赵亚杰说,他们将充分运用互联网、立体感知、大数据决策、云信息服务等技术,构建全国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智慧化保护管理示范区,努力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保护好这片大河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