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人巧日争新

天工人巧日争新

2022-11-01 大众日报 12版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10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公示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参演作品名单。这次展演拟于11月在我省举办。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技艺精湛、异彩纷呈的杂技表演,实属难得。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杂技大省,聊城东阿、德州宁津等还有“杂技之乡”美誉。在此次文旅部公示的64部作品中,有杂技、魔术节目55个,杂技剧9部。其中,我省各艺术团体创排的多部作品入围,包括山东省杂技团的《铁道英雄》、济南市杂技团的《泉城技艺》两部杂技剧,以及山东省杂技团、济南市杂技团、泰安市泰山杂技团、聊城市杂技团、济宁市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创作的十几个杂技、魔术节目。这些呈现着时代气息和艺术风采的优秀节目入选,是我省杂技艺术雄厚实力的集中展示,是我省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齐鲁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省新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中展示。
  正巧,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也于10月25日公示了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资料库项目拟入选名单,其中山东省杂技团《蹬人》《蹬鼓》《绳技》《转碟》《空竹》《草帽》《单人倒立》《单人绸吊》《滚环》《钻圈》,济南市杂技团的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粉墨》等,都出现在名单上。这就意味着,这些杂技节目将获得更多机会,承担起“文化使者”的特殊使命,跟随文化代表团走到全球各地,通过自身不同凡响的艺术技巧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讲好精彩的山东故事、中国故事,把山东好声音、中国好声音传播向天南海北。
  从对外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杂技绝对是参加这项活动的最佳“选手”之一。杂技好玩,好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高超技巧,演员之间精妙无间的默契配合,即使观众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通,依然能看得懂,被吸引;杂技好多的高难复杂动作,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台上演员的表演行云流水,台下观众却常捏着把汗,这种紧张感、刺激感能更强烈地调动观众情绪,观众对演员的亲近感会进一步提升,继而自然而然地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下节目背后的故事,更深入地探究一下故事背后的文化。这不正是文化交流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在工作中,我曾多次参加此类活动的采访,对于活动过程中的那些热烈场面记忆犹新。2016年2月,山东省文化代表团赴泰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我随团前往采访。在这次活动中,山东省杂技团是主角之一,而他们的精彩节目也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泰国民众。他们的演出确实发挥出了让“中泰一家亲”的友好感情更深更浓的良好作用。
  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是“海外春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泰国·中国山东文化年”系列文化活动的收官项目。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好,双方都提前作了充分准备,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山东省杂技团的首次亮相,是“欢乐春节”庆祝泰王后84岁寿辰专场杂技演出。该场演出在曼谷的拉玛九世皇家公园举行,吸引了5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当地人连连感叹,能吸引如此众多民众前来,这样的活动还真不多见。当时,主办方还特意邀请了泰国“好声音”第一季冠军得主马惠桢、来自泰华卫视的郁龙担纲主持人。马惠桢表示,担当这样一场重要演出的主持人很开心,以前曾到过北京、深圳、贵阳、桂林等地,在那些地方学过中文,对中国很有感情。通过主持并观看这场演出,她会对中国有更多了解,有更深的感情。
  山东省杂技团的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一开场精彩的《转碟》就让人惊艳,演员舞动起来如数株梅花齐齐绽放,摇曳多姿,让观众赏心悦目。如果说这类节目算“文戏”,展示的是一种文雅之韵,那么像《钻圈》则堪称“武戏”,让人感受到的是力量之美。还有《吊环》《单人绸吊》《蹬鼓》《手技弹球》《蹬人》《女子技巧》《绳技》等,或“文”或“武”,或刚柔相济。最后的《车技》表演,10位年轻女孩在一辆自行车上如“孔雀开屏”,更是给现场增添了一派暖融融的喜庆氛围。演出以浓墨重彩的杂技之美,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欢乐春节”的主题与内涵。即使过去多年,观众也不会轻易淡忘。
  演出结束后,我采访了几位泰国观众。一位名叫Sarun的观众,是带着宝贝女儿来的。小女孩应该是第一次看杂技,感到很新鲜,哪一个节目都喜欢,可能是受一些动画片影响,她甚至怀疑演员是不是施了什么“魔法”。我常常想,这场特别的杂技演出,给这个小女孩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可能成为她终生难忘的多彩童年的精彩片断之一。我又猜想,等长大后,她会不会因为这台演出,在遇到某一个特殊的契机时,去选择研究中国文化和艺术,从而成为一位致力于中泰文化交流的使者?如果通过杂技带动这样的文化使者,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了。
  杂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这门古老艺术在对外交流中也早早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史记》中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生入死十三年,好不容易回来后,向汉武帝陈述出使西域的见闻,即提到了杂技。其中,在述及条枝(在今伊拉克境内)的风土人情时,有“国善眩”之语。这里的“眩”,即指魔术、杂技之类,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伊拉克已有不少人擅长魔术、杂技。
  《史记》中还记载,汉朝派人出使安息(在今伊朗境内)时,受到很高礼遇,汉使返程时,安息又派遣使者跟着汉使,要一睹汉之广大,并“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即他们向汉武帝献上了鸵鸟蛋的同时,还派了一批会耍杂技、魔术的黎轩人前来表演。而汉朝呢?汉武帝为了展示汉朝之“富厚”,有意多多召集这些西域来的使者,专门找那些城市大、人口多的地方走,借以摆阔给外国人看,更深层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他们能够归附大汉;同时“大觳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即大规模举办摔跤之类比赛,举行各种杂技表演,展示各种稀奇的动物,吸引众人围观。果然,这些外国使者“见汉之广大,倾骇之”。而汉朝“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戏岁增变,甚盛益兴,自此始”,汉朝的杂技、魔术水平远超黎轩人,各种摔跤、杂技的玩法又逐年变化翻新,从此之后更加繁荣。从《史记》的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到,至汉武帝时,杂技已经广泛流行,且已经在汉朝与西域的交流中担当起重要角色。
  自古至今,杂技能够并且善于担当“文化使者”,且魅力不减,一方面在于其“技”之巧,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史记》所谓的“岁增变”,即不断创新。从公示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参演作品名单和登上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资料库项目拟入选名单的杂技节目看,不少是新创排的作品,有些即使属于传统节目,也重新进行了创新编排设计,以期带给观众新的艺术体验。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北京杂技家协会四级调研员柴莹在谈到杂技的传承与发展时说,杂技艺术的本体,包括技巧、道具、造型三大要素。现代杂技走向舞台,从传统的以炫技为中心发展为以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意味丰富的新型综合艺术模式,离不开杂技三大要素的创新和创造。他们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杂技的“核”是“技”,抓住“技”的创新才是根本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杂技艺术创新发展。
  从实践中可见,在文化交流中,杂技艺术无疑是最优秀的媒介之一。既然是媒介,就不能丢了媒介的特长。天工人巧日争新,以“技”为“核”,守正创新,杂技方能不断收获大流量,并能在大流量中澎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