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岭出云海 扬帆但信风

霞岭出云海 扬帆但信风

——丁宁原李承志合绘蓬莱胜景
2022-11-11 大众日报 07版

  《霞岭出云海扬帆但信风》丁宁原李承志248cm×124cm

  《霞岭出云海扬帆但信风》局部一

  《霞岭出云海扬帆但信风》局部二

  两位画家共绘美景

  李承志(左)、丁宁原与完成的画作合影

□ 本报记者 霍晓蕙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蓬莱,最初是伴随着电视剧《八仙过海》主题曲的旋律进入我脑海的,印象中,那是个仙气飘飘的所在。日前,两位风度翩翩的老画家用灵气满满的笔墨描绘了仙气飘飘的那山那海。共绘美景几多次,每次都是惊喜的新开始。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画友相见格外亲切,笑谈中有“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的感叹,也有“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的从容。丁老和大众日报同龄,今年83岁,李老77岁,两人均鹤发童颜。李老说:“八十多岁还开车,并且还能开长途,美术界有几个?丁老就行!”丁老说李老:“承志有句口头禅,只要问他‘最近干什么了’,他就说‘玩儿’,实际上他很勤奋,‘玩儿’就是写字画画,把这当成一种享受。”
  对笔墨纯熟老辣、创作经验丰富的画家来说,画画是倾心的投入,也是自信的挥洒,把一纸白宣变成丹青画卷,凭借的是临池数十年的笔墨修养,抒写的是胸中的万千丘壑。
  “中国画尚‘写意’,但写意也要表现出山水风物的特点。”两位画家商议后,定下来画面的整体布局——山下苍松老,山巅楼阁高,山海相连,云霞满天;东风浩荡,帆船点点,起航向远方。
  李老以松树起笔。他画得放松,枯笔湿笔结合,似是信手拈来。树的“生长”速度很快,留白处是云,是风,笔墨皴擦之间,风过云飞之处,山峰渐渐矗立。李老说:“只要提起笔来,精气神就投入其中,站着画一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但平时站那么长时间可受不了。”精气神是无形的,融入画中却真实可感。巨松如磐,饱含力量;云绕山峰,气韵生动。看画的人,对李老的笔墨佩服又羡慕,但他谦虚地说:“我对我的老师黑伯龙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修养太全面了,诗词歌赋样样行!还有关友声等其他几个前辈都是我的榜样。关老的草书十分精妙!”
  受老一代艺术家影响,丁老、李老他们这一代画家都把写生作为一生重要的功课。李老笑着说:“丁老画的速写多,比影集都全!”
  丁老回忆,1957年他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班主任杜牧野先生十分强调画速写,常常拿徐悲鸿先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话来教导学生,要求大家随时随地带着速写本,有空就画。“我是画速写比较积极的一个,在学校时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1962年大学毕业后,我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人物画创作近三十年,始终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艺术宗旨,后来主要画山水画,仍然是秉承这条路。速写让我受益终生。它和照片不一样,是经过提炼的记录,能尽量多地留住当时鲜活的感受,既是创作资料,又是单独的艺术形式。这60年来,我到各地写生,积攒了不少速写稿,其中风景速写就有一千多幅。”
  山之巅,蓬莱阁。国画山水既要“可游”,亦须“可居”,建筑物的描绘不可或缺。画建筑为丁老所擅长。他说,自己受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影响较深,画建筑最重要的是和整个画面相融合,大小比例、透视关系等都要注意到。
  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他曾多次登上蓬莱阁采风,还曾目睹海市蜃楼,尽管也了解“折射”说等科学解释,但仍然觉得神奇无比。古代绘画中对蓬莱的描绘少之又少,丁老说,山东沿海风物开始引起画家们的重视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通过多次到胶东沿海写生,我才确立了山水画的创作方向。此后这些年,我的创作题材就是以胶东海岛、渔村为主。”
  “只要有阳光,海边的景色就特别清新,船行海上,诗意盎然。”丁老伏在画案上,精心画船。他笔下的船不是写意山水画中常见的那种程式化的点景小船,而是通过写生得来的渔船,吸收了油画、版画、水彩等画种船的画法。
  这幅八尺整张的国画作品,持续创作了两天,大处落笔,细心收拾。老画家们创作时的状态既认真又松弛,画画的间隙,我们喝茶聊天话家常,也谈起对很多艺术现象的看法。丁老、李老都提到,有一些教人画画的视频节目实际上是一种误导,“这种节目给人的感觉就是画画非常简单,一幅画一挥而就,和杂耍差不多。”实际上画画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前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观察、体悟,在具体进行笔墨创作时更需要全身心投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了多少年啊!边琢磨边画,边画边琢磨,最后才成巨制。没有在笔墨上下过功夫的人,不要妄谈‘逸笔草草’,那是涂鸦。”那么,如何鉴赏和评价作品的高下呢?我们谈到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论”,老画家们表示,从南朝至今,“六法”一直被运用,并不断充实、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富有概括力和稳定性的品评原则,如今仍可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重要标准。
  创作不知不觉进入“设色”的尾声,山岭瞬间披上曙红,未画旭日,也知这是明媚清晨。这幅“蓬莱胜景图”起个什么题目呢?我们再三商议,根据画面意境,取名《霞岭出云海 扬帆但信风》,由李承志先生题款。“扬帆但信风”出自唐末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送朴山人归新罗》,诗人借眼前之景寄万里不尽之情,希望在一路好风的相送下,友人千里航程一路平安。以“扬帆但信风”为画题,也是传达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愿景,这风是顺风、惠风,承载了画家们对每一个观画人的美好祝愿。
  所谓丹青对话,就是笔墨和心灵向山海的双向奔赴。你画山,我画海,你画云霞与苍松,我画帆船与楼台。最后创作完成的画面是恢弘而浪漫的:松衬托着山,山依偎着海,“我们”扬起风帆,向着未来御风而行。
  再看两位作画人,就像画面上的不老松。
  丁宁原 1939年生,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画院顾问,山东省美协顾问。
  李承志 1945年生,山东济南人。济南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