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慧君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社会、国家发展的血脉与根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创新发展是文化强国的必要举措。
山东是孔孟之乡,创建了以施教于礼、默化以乐为理念的礼乐文化系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礼乐山东”相关活动在山东各地区陆续举办。“日照: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民族歌剧《沂蒙山》出征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礼乐山东’大型民族音乐会”等音乐活动的举办,无不体现出音乐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证明了山东礼乐文化在当下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日照: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古诗·新乐》”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古谱研究》的实践成果之一,由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日照市春风剧社联合演出。该场音乐会一共选取了17首作品,其歌词皆选用古诗词。曲谱有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代乐谱,也有当代作曲家根据古诗词进行重新谱曲的全新曲谱。整场音乐会是以历史为脉络,从秦汉时期到唐宋再到清朝时期的作品展示。主要包含的作品有,《凤求凰》《阳关三叠》《月满西楼》等。让观众在歌声里与古诗词相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民族歌剧《沂蒙山》出征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体现了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艺术活动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该作品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海棠、林生、夏荷、孙九龙等人为了国家、民族存亡,牺牲小我、团结抗日的故事。其中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作为该歌剧的核心曲调,贯穿始终。剧目中演唱形式十分丰富,涵盖了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混声合唱等。作曲运用传统板腔体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也吸收了大量山东本体元素。无论是剧情的演绎,还是音乐的合理运用,都始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礼乐山东’大型民族音乐会”由著名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先生与山东爱乐民族乐团李百华团长共商创意发起。以“礼乐文化,源起齐鲁”为创作的出发点,用精彩的舞台表演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以发掘、宣传礼乐文化为创作主题,上演了一场《礼乐山东》民族音乐会。整场音乐会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发展的高度,凸显礼乐文化的历史地位。整场音乐会融入中国古典音乐及儒家文化元素,以齐鲁文化和礼乐艺术为主线,演绎出华夏文明的绚丽画卷。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重要指针,依然适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礼乐山东”相关活动中,就体现着这个重要特点。
在“礼乐山东”相关活动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其调性皆建立在民族调式“五声性调式”中的“五声调式”或“五声性七声调式”。比如,艺术歌曲《月满西楼》采用的是“五声性七声调式”中的“羽调式”;艺术歌曲《枉凝眉》同样采用的是“五声性七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古曲《木兰辞》采用的是“宫调式”;民歌《沂蒙山小调》则采用的是“徵调式”等。
音乐作品中,其旋律有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代乐谱,也有当代作曲家根据古诗词进行重新谱曲的全新曲谱。这些创作“音调”都是源自中华文化的真实“回响”,或是展现对祖国的大爱,或是替父从军的忠孝两全,或是展示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百态等,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意涵。
音乐活动中,其乐器的选择以民族管弦乐为主。国乐新潮、古今音乐相结合的多元形式,增强历史纵深感,强化艺术感染力。其中“‘礼乐山东’大型民族音乐会”皆是民族管弦乐器,比如笛子、唢呐、古筝、笙、琵琶等。该音乐会以山东特有的“礼乐源起”“礼乐教化”“儒家文化”等素材,呈现出一台高水准思想性艺术性的大型民族音乐会,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照: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古诗·新乐》”活动中演绎的《关雎》《木兰辞》《凤求凰》《阳关三叠》《菩萨蛮》《月满西楼》《枉凝眉》《雨燕回正阳》等17首艺术歌曲,从不同的时代选取富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品,从不同维度、不同主题引领大家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歌词中透露着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雨燕回正阳》中写道,“从宇宙洪荒到华夏霓裳,几多百年几多沧桑”。大气的歌词配合着或雄壮或婉转的曲调,无疑做到了载道与言情的有机整合,极大增强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情感投射。
出征“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在音乐创作上,既坚持吸纳大量山东元素进行艺术再造,又巧妙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作品技法相结合。剧目分为六幕,共四十个唱段。在配器方面,乐曲的选择既有大量的西洋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等弓弦乐器,也不乏圆号、长号、单簧管等管乐。除此之外,将竹笛、唢呐、坠琴等民族乐器融入伴奏乐队里,彰显出山东特色的音乐旋律。作曲在传承歌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板腔体的同时,加入具有现代感元素。
这一系列音乐特点无不彰显出音乐作品的创作既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同时又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创”原则。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指针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代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指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的充分体现,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保障。
文艺工作者要扬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而本次活动中选曲的音乐作品,多数正是将“爱国、敬业、和谐、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妙地融入作品之中。例如,在“爱国”的表达上,歌曲《万疆》歌词中有“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每每听到这首作品,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迸发。看似朴素的歌词却能字字戳中心底;在“友善”的表达上,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歌词中不仅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敬业”表达上,“日照:放歌新时代”合唱活动中《敬业歌》就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词中唱道:“大事小事分不开,好好工作幸福来,干一行呀爱一行,行行都能出人才。”这些内容的传达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普及,同时也暗含社会主义精神内核,有善化人心、移风易俗的功能性力量。
在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当今社会,礼乐文化已然融入当今人类社会构建的价值体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社会有礼、人心和乐,礼乐文明成为中国人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精神,才能实现主体与外界的和谐,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山东礼乐活动的相继开展,用礼乐文化的秩序与和谐理念,生发礼尚往来、造就爱国爱民、成就新时代的“礼仪之邦”。
(作者单位系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