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齐鲁古道

唤醒齐鲁古道

2022-11-14 大众日报 08版
  □ 卢昱
  近日,济南文旅部门在长清区开展“两河一道”规划调研活动,意在利用长清黄河、北大沙河、九省御道这“两河一道”资源,采取多点打造、片区支撑的方式,整合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等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讲好御道故事,提炼当地文化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
  长清御道长度大约51公里,只是九省御道中的一个短线段。这种将本地古道文化解剖麻雀般摸底调查,并以点带面、合理利用的举措值得多地学习,甚至还启迪了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将全省层面的古道调查列入日程。
  齐鲁大地,海岱之间,古道众多。据严耕望先生考证,有东西两条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其中,东道为沂水、大岘山道:南端起点为今江苏邳州,经郯城、兰山、沂南、穆陵关、临朐,终至青州。
  西道则为徐兖北通郓齐道,是南北交通主线,其南端起点为今江苏铜山,经沛县、邹城、兖州,从兖州北行又分西、中、东三道:西道西北行经汶上、东平,至今聊城、东阿间;中道由兖州北行经宁阳、肥城、长清,至济南,而长清至济南这一段往南北延伸,在明清时逐渐被北接直隶,南达江淮及浙、赣、闽诸省的御道所吸纳;东道由今曲阜东北循汶水河谷上行,经今泰安泰山区,东入莱芜谷,循谷东北行经莱芜故城,北逾原山马耳关至今临淄区。
  在海岱的东西方向,则是从黄渤海至内陆的古道,如胶莱至青州、临淄段,今日照到曲阜的道路。以上“古道”作为一个时空概念,是“往日的时间,现在的地点”,当年曾起到战争、盐运、经济往来、商旅等用途,现在则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些道路上曾走过不计其数的帝王将相、诸子百家、文人骚客。从这个意义上讲,齐鲁古道与浙江的唐诗之路、广东的南粤古驿道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令人惋惜的是,暴露于野外的齐鲁古道,越接近现代的线路,越是呈现出几何倍数消失的状况。特别是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齐鲁古道在文化层的漫长叠加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些许残迹于地表。
  饶是如此,齐鲁古道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古道似一条条项链,镶嵌着自然和人文的珍珠。古道串联起了山形依旧的高山大川、名胜古迹、镇店村落、宫观寺庙,如一幅历史长卷,其中还有散发着烟火气的名吃特产,散落于路边的一井一树、一碑一碣、青石板上印痕深深的车辙,以及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依然能让今人感受到文化交流的脉动。
  要将齐鲁古道打造成开放的、永不落幕的人文自然博物馆,必须对其沿线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此时,调查摸底工作尤为重要,且古道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历史底蕴深厚,涉及多个地市,要真正“摸清家底”,需要多动脑筋。
  唤醒齐鲁古道,任重道远。除了要抢救、守护好古道沿线传统风貌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还要在人居环境整治、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期待齐鲁古道会焕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