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岁月呼啸而过

书香中,岁月呼啸而过

2023-02-19 大众日报 04版
  □ 绿 茶
文荟
  虽然已经三年没回老家,思乡心切,但这个春节还是留京度过,想给自己多一点休息。经过三年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太需要休息了,对我来说,阅读是最好的休养生息。
  春节那几天,除了爬过一趟长城,滑过一次雪,其他时间都在读书。先后读了祝总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澄波口述的《书船长载江南月》(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和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春节档最热的电影无疑是《满江红》,网上热议一片,一代奸相秦桧再次成为热门人物。说到宰相,我们自然就想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事实上,宰相从来不是一个官名,而是对于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最主要官吏的习惯称呼。不同朝代,可以称之为宰相的官吏并不相同。就说秦桧吧,他在宋高宗朝两度拜相,而他的真正官名是: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祝总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对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研究的经典著作,考察研究了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大体来说,两汉时期,三公是宰相,三公也是一种称呼,不是官名。西汉的三公,就是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很多人可能把宰相和丞相等同了,丞相是宰相,但宰相不仅仅只有丞相。到了东汉,排位有所改变,太尉改称大司马,成为三公之首,其次为司徒和司空。曹魏时期,三公仍是宰相。
  但到了两晋时期,三公逐渐发展成“八公”,分别是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和司空,八公基本属于虚职,授予年事已高的官吏和地方都督。而太尉、司徒和司空又有“三司”之称,仍被视为宰相。但真正的宰相机构是尚书台,尚书令和左右仆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到了南北朝时期,大体上都延续两晋,尚书台是真正的宰相机构,但又陆续发展出门下省、中书省等实权机构,成为隋唐三省制的基础。
  祝总斌这本书的研究跨度,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近800年历史,为我们详细分析和梳理了宰相制度的规则、变迁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至此终结,但实质上的宰相制度则是随着清帝国终结才真正结束。说到晚清,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97岁的店主江澄波老先生的口述回忆录《书船长载江南月》就从光绪年间讲起。130年前,江澄波的爷爷江杏溪在苏州创办了文学山房旧书店,历经三代传承,如今已是书店传奇。江澄波老先生97岁高龄每天还守着书店,可谓中国书店业最年长的“网红店主”,同时,江老也是古书业的“活化石”,对于近百年的中国书业史,了然于心,娓娓道来。
  在江老的记忆中,那曾经繁华的古书业、曾经鲜活的藏书文化、曾经劳累的贩书日常,都生动而亲切,给今天的读者再现了百年来江南古旧书业风貌和旧书市场,还原了书林轶事和访书趣事,真实记录了郑振铎、顾廷龙、阿英等藏书家在动荡岁月保护文献典籍的义举。
  这本书不仅是一位书店老人对百年书店业的回顾,也是中国藏书文化在今天依然鲜活的明证。本书的整理者之一韦力先生,就是中国著名藏书家,他早年经常去苏州买古书,也跟着江老访到很多珍贵的古书,他们几十年的交往,其实是两代古籍收藏家的精神交流。可以想象,他们在一起回味百年书业史时,内心是多么愉悦,又是多么无奈。
  如今的古籍收藏,和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已大不一样,而像江老这样走过近百年的人,他眼中的中国古书业,又是多么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些经手的、过眼的、错过的、卖过的古籍,如今大都天各一方,但只要还有人在买,在藏,在关心古书业,中国的藏书文化就会一直繁荣下去,而这本《书船长载江南月》就是最真实的记录,让我们看到藏书史的传承和延续。
  百年说长也长,但对104岁的杨苡先生来讲,她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传统的中国年还没过完,看到杨苡先生过世的消息,让人悲伤。在此之前,女儿赵蘅知道妈妈感染后特别担心,联络各方安排妈妈住院,每天通过南京的亲人了解妈妈的病情。
  阳过之后,赵蘅第一时间赶赴南京,陪护重病中的妈妈。然而,永远乐观、美丽的杨苡先生还是走了。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读了杨苡先生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心情特别沉重,对这位乐观、单纯的老太太又多了一层了解。
  杨苡先生以她一向的乐观和单纯,回忆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交集过的那些人,既有师辈的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陈梦家、吴宓等,也有同辈的杨宪益、巴金、李尧林、赵瑞蕻、穆旦、巫宁坤、萧珊等,恰同学少年,那种情谊如今看来多么纯粹,多么真实。
  百岁的杨苡,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更多兴趣在理书和翻看旧信旧物。一百年来,那些人,那些事,有说不完的话,回忆不完的情节。这本书自然也不能尽其所思所想,岁月呼啸而过。
  她一直在为离世作各种准备,她从不讳言死亡,也从不失去盼望。她最喜欢引用《基督山恩仇记》里的结尾:“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当中:等候与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