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岩 王晨曦
藕发莲生,必定有根。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基铸魂、“四史”学习教育赓续血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基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民智慧和民族信仰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需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机制,统筹规划、全面布局教育内容和教学路径。针对不同学段教育主体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进行精准课程设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课本内容与各地风土民情、历史经纬、文物古迹相融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人格,切实达到铸魂的育人效果。
学校要突出驻地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多元文化教育载体作用,将其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中,以可触摸到的亲和力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让传统美德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用文化自信筑基的育人效果。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文化,结合学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因地依势融入校园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发挥校史文化的社会价值共振功能和辐射效应,进而形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源”,与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建设相结合,让学校自然环境发挥文化育人效果,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涵养民族气质营造良好氛围。
用“四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构成的“四史”,脉络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四史”学习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夯实思想根基、厚植爱国情怀,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高质量开展“四史”教育,一要有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师队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会理论的人来讲学,善方法的人去育人,才能通过“四史”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增进历史认同的同时,坚定“四个自信”。二要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案等方面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脉络清晰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国体政体,为什么说改革开放40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这四个核心问题。三是拓展“四史”教育社会资源,广领域、多层次丰富师资类型,满足“四史”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和校外实践教学需要,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性和互动性,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四是立足新时代特色和学生特点,关注受教育主体的可接受性。鼓励学生参与与“四史”相关的演讲、辩论、歌舞等活动,积极投入假期各类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和关注“三农”、民生的调研项目,从思想和情感深处触摸“四史”中红色文化温度,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志气、骨气、底气。
让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学校育人要坚持以中国梦为引领,持续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立身之本,向学生讲清楚个人梦、民族梦与国家梦的关系,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民族观,推动社会、学校和家庭协同育人,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一是将中国梦融入学校特色发展中,把思想引领、能力培养、人格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促进学生对实现中国梦产生情感共鸣。二是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环境和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努力找准中国梦认同工作着力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三是打造数字化育人环境,统筹协调线上线下资源,充分运用数字赋能优势,增强网络育人成效。不仅官方账号要“活”起来,“红”起来,也要让主流价值牢牢占据抖音、快手、微博等自媒体网络阵地。
突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办学目标和要求,形成富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校园精神,让学生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习环境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学习教育和中国梦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增强育人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催生文化育人内生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