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 培育特色产业链

做好“土特产”文章 培育特色产业链

2023-04-26 大众日报 06版
  □ 本报记者 李媛
  4月20日,野游大黄鱼、崂山龙须茶、里岔黑猪肉和马家沟芹菜等30多个青岛名特优新农产品,组团亮相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展现出青岛农品高端优质的形象。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青岛展区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市民前来洽谈业务、驻足参观,黄岛蓝莓、马连庄甜瓜和店埠胡萝卜等特色美味果蔬刚摆上桌就被试吃一空。“一杯崂山茶,万般青岛美,崂山龙须更是佳品。欢迎观看茶艺表演,品饮新茶。”青岛正礼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彪介绍,身俱“三香”的崂山龙须茶被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牌,巩固了崂山茶江北名茶的声誉,参加此次展销活动,更提升了知名度,现场就有10余家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事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青岛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4年达99%以上,全市获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1058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0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58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87个,“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商标注册和版权保护,连续4年名列全国十强。
  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说起这些“土特产”,大家都耳熟能详。但青岛市到底有多少“土特产”?恐怕很多人说不清。“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优品培育工作,包括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调查、农产品免费公益品质评价、设立名特优新农产品地方标准系列,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目的就是把更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找出来、推出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吴燕介绍,通过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调查,摸清了青岛市“土特产”的家底,目前已采集1万余条资源信息,推进建立市级优质农产品资源信息库。
  青岛市还聘请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等8家高校科研机构为品质评价鉴定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单位,成立青岛市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率先设立名优特新农产品地方标准系列,推进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分级分等、品质评价鉴定等标准制定、宣贯和实施,首批已确定茶叶、蓝莓和葡萄等10种优势产品。
  近年来,青岛市共培育了蓝莓、茶叶和葡萄等15条十亿元级特色产业链,油料、果蔬和饲料等8条百亿元级优势产业链,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等2条千亿元级集群产业链。锚定三年突破1000亿元、打造全国产业高地的目标,青岛市正在加快构建预制菜产业“2+7+N”发展布局,实施预制菜全产业链培育工程,重点建设7个预制菜产业集群;同时,发展联农带农特色产业,推进以“村集体+合作社”为基本框架、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收益模式,持续推动行政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