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打造船舶供应产业集群
构筑港航发展生态 提升航运服务实力

青岛自贸片区打造船舶供应产业集群

2023-05-31 大众日报 08版

  □记者 白晓 报道
  本报青岛讯 “国际航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平台上线近一年来,共完成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备案224家,办理供退船无纸化单据23062条,初步测算,企业每年可节约经营成本超400万元。”5月25日,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举行的“船舶供应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黄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周伟介绍。
  船舶供应产业是口岸服务能力的基本体现,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已基本形成了集船舶建造、修理、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结构较为合理、门类日趋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在提升船供服务质量、作业监管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青岛自贸片区作为临港型经济功能区,全力构筑港航发展生态,持续放大港口关键枢纽作用。
  据介绍,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相关口岸单位,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集成改革,打造国际船舶供应业务“快速通道”,有效降低了海关、港口和船供企业等各方的人力、时间成本,极大提升了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便利性,促进了口岸服务软环境的提升。
  “青岛自贸片区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所需油料、食品和船舶备件等物料供应的主要通关业务,已全部实现了无纸化申报,从运行情况看,企业作业效率和业务规范程度较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均有明显提升,让企业‘在办公室点一点鼠标就能完成物料供船申报’。”周伟说。
  会上,相关主管部门、口岸监管单位和航运企业深入交流,共商如何深化监管模式改革、推出口岸便利措施、发展诚信合规的船供市场环境、持续提升航运服务水平等。
  青岛市船舶供应与航修行业协会会长白涛表示:“一个包容、开放、良好秩序的港口才会吸引航运企业集聚,政府主管部门、口岸机构和企业要携手并肩,创造良好的船供与航修秩序和市场,共同为航运贸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青岛口岸对全国乃至全球航运界的吸引力。”
  据介绍,为提升航运服务水平,青岛市交通主管部门持续优化办事程序,实现备案资质当天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为港口服务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海事部门通过建立船舶供受油作业全流程安全体系,加强事前、事中和全程监控,有效降低海上溢油风险和应急处置成本。而边检部门则不断深化管理服务变革重塑,推行数字化监管服务举措,建设锚地智能监管平台,推动区域船舶供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船舶供应与航修行业协会着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行为自律。
  青岛自贸片区将充分发挥区港一体、产业集聚优势,持续深化船舶供应全产业链条发展,构建公平、有序、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航运服务综合实力。
  “片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口岸单位和航运企业联动,研究制定船舶供应专项政策和便利化措施。”青岛自贸片区航运物流部业务主任刘嘉琪介绍,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继续着力打造“船舶物料供应超市”和“船舶配件物流中心”,探索搭建“船舶供应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船舶供应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