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弦子戏 非遗再传承

心系弦子戏 非遗再传承

2023-07-09 大众日报 08版

  刘妮指导小学生做弦子戏的手腕花。

  枣园小学舞蹈教室,一位随家长前来的小朋友对花旦头饰十分好奇,刘妮帮他戴上头饰,逗孩子开心。

  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枣园小学舞蹈教室,刘妮带领学生们学习弦子戏经典剧目《姊妹易嫁》的唱腔与动作。

  准备出发去演出的刘妮接到沟东村村民的电话,她耐心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枣园镇敬老院的林荫道上,刘妮(中)带领弦子戏艺术团为老人们公益演出。

  枣园镇徐家庄村,刘妮(左二)到老艺人姜运玺(左一)家中请教弦子戏表演技艺。

  刘妮借助网络直播推介普及弦子戏,她正在介绍演员使用的头饰。

  □记者 卢鹏 通讯员 传宝 孙磊 凤双 报道
  “蒙山沂水情悠长,永葆革命斗志昂……”6月8日,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枣园小学舞蹈教室里,刘妮带着学生排练新编弦子戏《沂蒙精神永传扬》。一招一式,大家聚精会神,全然忘记了夏季的炎热。
  今年38岁的刘妮是临沂市兰山区弦子戏艺术团团长,刘妮和团员定期给当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弦子戏的辅导体验活动。弦子戏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二黄等戏曲剧种的剧目及唱腔,有“千年雅乐”之称,在兰山区枣园镇已传承300余年。2016年,弦子戏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妮是弦子戏市级非遗传承人。
  刘妮是枣园镇刘家官庄村人,徐家庄村是枣园镇弦子戏艺人集中之地,年幼的刘妮经常到徐家庄村走亲戚,耳濡目染,她喜欢上了弦子戏。12岁时,刘妮开始跟姜宝金等老艺人学弦子戏,17岁登台演出,并正式加入徐家庄弦子戏剧团。近些年来,随着新的艺术形式和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弦子戏受众面日趋缩小。随着徐家庄弦子戏剧团几位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原来能唱的300多个曲目如今只剩下100多个,能完整地唱出来的只有60余首。年轻的演员多数外出打工,原来的戏剧团难以为继,刘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9年,兰山区文旅局组织庄户剧团展演活动,并通知当地庄户剧团到民政部门登记,刘妮心中传承的火种燃烧了起来,她多方奔走注册成立“兰山区弦子戏艺术团”并担任团长。建团之初缺演员,刘妮挨个打电话找人,或者直接找到对方家里做工作,弦子戏艺术团又重新召集了25位艺人,其中不乏七八十岁的老艺人。没有排练场地,他们就在蔬菜大棚里排练。
  “今年已经演了14场,计划演20场。”刘妮说,艺术团参加兰山区“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场演出可以获得2000元的补贴,最近一次正式演出是6月20日在枣园镇徐家庄村。另外,弦子戏艺术团每年还能获得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补贴5万元,随着艺术团发展,他们还能接到庙会商演以增加收入,保障了艺术团购置服装、道具、设备和日常开支。
  作为弦子戏传承人的刘妮在当地被越来越多人熟识,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刘妮还是枣园镇沟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刘妮嫁到沟东村,2011年,拥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刘妮进入沟东村村委会,干过妇联、文化、宣传、党建等多种工作,2015年刘妮光荣入党,去年年底,她当选为沟东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妮是在做好繁重村务工作的基础上,挤出业余时间,拿出休息时间,投身于弦子戏的传承发展。
  枣园镇政府鼓励艺术团传承发展弦子戏,腾出两间屋设立弦子戏展厅。刘妮走访老艺人,搜集整理传统剧目曲谱等资料,艺术团成立以来,她带领团员重新排演了《仙人指路》《三姓楼》《高老庄》等十几出经典曲目。与此同时,刘妮十分注重与时俱进、创编新剧。她撰写的《弦子戏历史渊源现状与发展浅谈》在省级报刊刊登,她创作的新编弦子戏《万众一心战疫情》参加2021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优秀剧目展演,2022年创作的《同心共圆中国梦》在临沂市市级比赛中获得曲艺类二等奖;她编排的弦子戏《沂蒙精神永传扬》参加2023年临沂市非遗戏曲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