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忠德
9月1日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规范》从六个方面明确了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内涵,有效衡量了基地本身内涵发展水平和基地内企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我国数字经济中规模最大、表现最活跃、发展势头最好的新业态新动能。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0%;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进出口总额的5.0%。
作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平台载体,近年来,大到百亩级的电商产业园,小到百十平方米的电商工坊,各类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该类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一直都缺少相应的规范标准。
2018年,商务部针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规范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作为“揭榜人”,成立了由3位教师组成的起草组。其中,该学院跨境电子商务系教授孟波担任主要起草人。
“历时4年多的时间,我们先后走访调研了北京、辽宁、山东、江苏、陕西和云南等地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小镇、楼宇和企业近百家,召开了9次线下线上研讨会,形成14版讨论稿。最终,于今年2月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核并发布。”孟波告诉记者。
孟波介绍,《规范》明确了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要求,并给出了运营管理指标说明,将用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指标包括6个一级维度和47个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基本指标、营商环境、企业经营指标、支撑服务指标、公共服务指标和发展指标等6个方面,为助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规范建设、助推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规范》的主要亮点是将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分为园区、楼宇基地、电子商务特色小镇(街、区)等类型,并且根据不同类型在营业面积、配套面积和聚焦主责主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同时,配套制定了基地卫生安全和应急安全标准,适应公共卫生常态化要求,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持。
一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却由一家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简称“双非”高校)主笔起草,原因何在?这就不得不提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在电子商务领域,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
早在2012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就成为全国首批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并获评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示范校。经多年实践,该学院探索形成了“真实项目引领,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该学院累计完成各类研究项目100余个。
同时,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481家;连续承办了4届山东省跨境电商生态峰会,先后承办了全国首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教育部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暨校企对接会等产教融合活动。连续3年承担山东省“跨境电商进万企”专项培训,为1.4万家企业培训了2.7万人,帮助550多家企业孵化了跨境电商业务,培育跨境电商运营团队164个、跨境电商经营主体88个,三年累计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5亿多美元。
“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相关专业的办学优势和丰富的援外培训经验,我们还联合业内专家向全球分享跨境电商领域的‘中国模式’。”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院长刁建东表示。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累计向100多个国家传授中国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促成40余个国际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