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为载体助力低碳高质量发展
烟台大学主动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核为载体助力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10-13 大众日报 10版
  □ 本报记者 董 卿
   本报通讯员 郎博涵
  “‘立足烟台、服务烟台、融入烟台’是我们的发展理念,自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生产实习等方面借力核电厂等相关企业,不断拓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9月27日,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院长刘仲礼向记者表示。
  为了满足山东省核能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人才和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烟台大学与台海集团联合创办山东省唯一的“核学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和台海集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技术研究院,设山东省唯一的“核学科”——核工程与核技术学科,肩负起助力打造烟台核电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贡献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2〕11号),烟台大学获批新增核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据悉,烟台大学是山东省内首次获批核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高校,填补了山东省涉核类学位点的空白。
  烟台大学依托山东省唯一开设的核工程类本科专业,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共建了山东省核电技术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发展战略,培养能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与核工程、核电运营、核能综合利用以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烟台大学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核科普、科研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及行业培训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与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核工业学院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核电装备、核工程与核技术、信息通信、环境等专业领域深入合作,打造核装备与工程技术人才高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每年持续培养2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国家和山东省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核是什么?提起核会想到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虽不尽相同,但谈“核”色变的却不在少数。
  “‘核’谐发展,科普先行。山东是全国核能核电和核技术建设发展高地以及未来高新技术聚集地,但是民众对‘核与辐射’有关概念理解不深,甚至存在误区。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化繁为简,把深奥的专业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科普形式表达出来,让社会公众能够客观地了解‘核与辐射’,理性认识,从容面对。”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教师杨磊表示。
  早在2015年,烟台大学就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山东省核学会,身为山东省核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与省内涉核单位保持着紧密联系,主导省内核科普等活动。自2018年以来,烟台大学先后承办两届山东省核学会“核聚未来”核知识科普竞赛活动,普及宣传覆盖近6000人;引导学生参加“魅力之光”杯核科普短视频大赛、“核+X”核科普创意大赛等科技创新类比赛,多次荣获国家学会级一、二等奖;2020年山东省核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在核学院成立,由学院吴现成教授担任组长,6位教师为委员,主要承担山东省核学会的核科普与宣传工作;2022年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主持申报的“烟台大学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工作室”和参与的“山东核学会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工作室”双双入选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名单。
  “五年前,一部纪录片为我打开了‘核’知识的大门,将来选择学习核专业的种子在那时悄然生根。”核学院2021级学子吴寒友表示。他是烟台大学“核”光致远志愿服务宣讲团的一员。“核”光致远团队成立至今,以“传承核精神,科普核知识”为宗旨,讲述核工业历史,科普核电知识,五年来开展各项宣讲活动,至今已进街道社区、中小学20余次,多次到济南、济宁、泰安、东营等市开展核科普工作,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与山东省核学会、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郭永怀纪念馆、庆熙大学工程院(核工程系)等多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荣获2022年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