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学生回流到农村
邹城城乡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城学生回流到农村

2023-11-13 大众日报 05版
  □ 本报记者 高 峰
   本报通讯员 贾宝华 刘 雷
  
  “离家近,环境好,教学质量高,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家在邹城市郭里镇的孙灿同学,最初在邹城市城区上学,今年看到郭里中学的教学质量并不比城里差,父母将他转回了家门口的这所学校。
  学生回流到农村中学,这是邹城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邹城市将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夯实城乡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探索城乡融合新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
  在中心店镇付庄小学,伴随着悠扬的乐曲《采莲谣》,十几个孩子正在宽敞的舞蹈室里翩翩起舞。“2022年9月,孩子们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都高兴坏了。今年开学,我进校和孩子们一起互动,真是变化太大了。”学生徐安素的妈妈说。作为当地重点建设项目,付庄小学按照城区学校标准进行建设,配备了功能教室和现代化教学设备。
  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梁富华介绍,近年来,邹城市在城区做“加法”,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扩增教育容量;在农村做“减法”,一镇一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整合“小散弱”学校27处,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同时,推行“九年制”“十二年制”园区化办学,投资30亿元建设了8个教育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聚集。
  “我们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采取招引与盘活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梁富华说。他们健全编制管理机制,创新交流直聘方式,引导优秀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校向薄弱校流动。同时,建立编制周转机制,为学校选人用人提供广阔空间。
  邹城市创新教师招聘办法,探索事业编招考、直接面试、考察聘用、人才回引等多种形式。2014年以来,考选补充教师3500余名,引进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师范类高校技能大赛获奖优秀学生等近300人。同时,打破“学段限制”,引导高中教师到初中段、小学段学校交流,引导农村初中教师到小学段学校交流,每年交流轮岗城乡教师800多人。
  梁富华表示,为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邹城市组织25处城区学校、46处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以强领弱、以优扶弱,学校教育教学“协同并进,共同提升”,创建“百强乡镇中小学”38所。位于邹东革命老区的田黄镇中心小学位置偏、底子薄,峄山路小学通过送教下乡、挂职锻炼、联合教研、同步课堂等多形式帮扶,学校综合排名跃居农村小学前列。
  在此基础上,邹城市着力开展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等“四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实施“互联网+”教育共同体,实现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个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农村学生对话名师,随时随地提升赋能,一根网线激活了城乡教育的‘神经末梢’。”张庄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刘广生说。
  “2014年以来,我们累计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教育工程120余处,增加学位4万余个。”邹城市副市长布方锋介绍。为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邹城市年年推出1—2项涉及教育的民生实事。2023年实施“校车惠民”和“爱心午餐配送”两项教育惠民工程,最大限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