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健康 探纳米之微
青岛大学教授西拉姆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为人类健康 探纳米之微

2023-11-24 大众日报 03版
  □记者 薄克国 报道
  本报青岛11月23日讯 今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30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更好服务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54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24位。
  本次增选中,青岛大学外籍专家教授马克瑞斯纳·西拉姆当选,研究领域为静电纺丝技术和纳米纤维。
  西拉姆教授,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纺织和功能纤维材料领域,在静电纺丝技术和纳米纤维加工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发表论文1500多篇,论文引用次数17.1万次,H指数183,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先后入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西拉姆教授自2015年开始与青岛大学合作,2019年与青岛大学签订工作协议,围绕静电纺丝、功能纳米纤维材料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岗期间,指导青岛大学团队共发表SCI高水平论文139篇。申请国家专利63项,授权专利24项,转让专利11项。静电纺丝装置和纳米纤维空气滤膜等科研成果已在青岛落地产业化。
  西拉姆教授科研团队2017年开始与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幅宽1.6米的大型静电纺丝生产线,可以连续高效大面积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并将这些纳米纤维喷涂到纱网、无纺布、滤纸、面料等不同基材上,通过涂覆纳米纤维膜来提高这些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截至2023年5月底,静电纺丝设备和纳米纤维膜产品销售额累计已超过1.2亿元。
  除了静电纺丝设备、空气过滤和伤口敷料,他还指导青岛大学团队开展功能纳米纤维在新能源材料、催化降解、海水淡化、油水分离、智能材料与可穿戴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开发更多纳米材料,造福人类健康,是西拉姆教授执着追求的科学梦想。他认为,纳米科技与信息和电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能源环境技术等相结合,能有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谈及科研未来,他表示:“我和团队下一步将关注纳米纤维在新能源、环境治理、智能材料、人造食品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