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力量催化基础研究突破
山一大今年新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7项,增长超九成

“整合”力量催化基础研究突破

2023-11-29 大众日报 03版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于广福 刘彦军
  角膜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我国现有角膜病患者2300多万人,其中角膜致盲达400多万人。角膜移植是角膜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我国角膜供体严重缺乏,每年不足1万名患者复明。
  “我们的项目聚焦角膜修复机理和功能重建,研发生物角膜、人工角膜及相关替代产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副院长周庆军说。他所提到的项目——“角膜修复和重建”入选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这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首个“杰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基础研究实力的重要标志。在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山一大新上157项,增长93.83%。整合一所高校、一所医学研究机构、两家医院组建而成的山一大,如何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在基础研究实现新的突破?
  对于成功入选“杰青”,周庆军认为,这离不开山一大搭建起的医院、教学和科研嵌合式发展平台。以他所在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为例,该所集科研、教学、医疗、防盲和视光产业于一体,联合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等两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形成了“临床问题—基础攻关—临床实践”的闭环研究模式。
  凝聚合力开展科研攻关,提升医学研究领域综合实力,是山一大成立的初衷之一。为此,山一大构建“大学+研究机构+附属医院”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积极探索“教—研—医”嵌合式发展新路径。
  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是山一大的科技创新“特区”、体制改革“创新试验田”。“资源密集、科研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被问及为何加入医学科技创新中心,34岁的教授付小龙一口气说道,他带领团队致力于老年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心最吸引他的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拥有大型仪器设备83台(套),资产总值超3亿元。
  除了搭建要素齐全的平台,山一大持续加强制度保障,不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放管服”改革,健全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青年科研人才需要的不只是“自由”,还有适时的引导和帮助。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一大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宋国华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代谢性疾病,探讨氢气这一安全无毒性小分子在慢病改善领域的人群应用。她说,这一研究方向是在学校指导下,结合群众临床需求而来的。一直以来,山一大推动有组织科研,尤其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引导培育,将科学研究选题与国家战略需求及前沿科学问题相结合,帮助科研人才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