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spub.xrdz.dzng.com/pic_file/paper/dzrb/20231206/05/05_05_0279.jpg)
□路静 张红明
落幕不久的杭州亚运会注定是一场难忘的体育盛宴。而在赛场外,有无数工作人员和热心志愿者全身心投入,确保赛事井然有序。施岳是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众多优秀毕业生之一,也是亚运会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她负责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自行车场馆、地中海酒店等多个项目的图纸清单审核及招标采购工作,累计预算金额近22亿元,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在招标采购及成本管控领域为公司降本增效,实现中标金额约20亿元,为企业节约资金投入超2亿元,实现节资率达10%,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是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的缩影。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深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硕果累累。2022年,学校在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成果质量居全省前列。聚焦高端人才培养,且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打造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阶递进、四维融通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全线贯通
2023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齐守泉教授带领教研团队主导完成《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三阶递进、四维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下简称“中高本课程体系”),这一教学成果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评审中荣获一等奖。
作为教研团队带头人,齐守泉在职教领域耕耘多年。他发现在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不少相同专业的课程大量重复,让经过刻苦努力实现学段晋升的学生又不得不从头学起。而齐守泉和团队的教研成果,就是致力于构建以服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三阶递进、四维融通,系统化设计”中高本课程体系,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7年,齐守泉在济南市域范围内率先提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观点,后又在省域范围提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协调发展”,2017年则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提出“一体两维深内涵”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理论。
作为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中高本课程体系在理念、体系、机制几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在理念方面,提出了“齿轮循环递升式”课程体系衔接理念,以人才培养规格为纵坐标,职业岗位能力为横坐标,借助循环递升式齿轮模型分别代表中高本教育,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专业师资、教学资源、实训条件5个衔接要素,中高本三齿轮啮合转动,内在质量诊改转化成动能完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学业、素养以及技能的提升,贯通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在体系方面,依托校企合作真实工程项目,重新设计中高本三阶段教学进程,构建了“三阶递进、四维融通”中高本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接续性。在机制方面,形成了中高本“同心圈层”质量保障机制,填补中高本衔接质量无法有效评价的空白。
十五年磨一剑
中高本贯通培养新模式普惠桃李
“我还想上学”,是许多中职学生的心声。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让齐守泉团队主研人之一,该校重点办公室主任、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谷莹莹深受触动。为这些想上学的孩子打造贯通培养的通道,为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助力,是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团队不辞辛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成果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打破曾经壁垒分明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限制,让中职、高职、本科3个学段的人才培养渠道有机贯通这项“大工程”,仅主研人员就有23人,参与单位既有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又有科研院所和企业。
15年来,齐守泉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主研人员的手机24小时在线,在他们的微信工作群中,深夜和凌晨的思维火花或工作指令,经常会不定时在群里发送,节假日的加班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齐守泉说,教研成果只是佐证材料打印出来就有四五百页。
早在2013年,齐守泉教研团队就在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中设计了“基于职业能力递进”中高本课程体系,依托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不断实践和完善,形成了中高本一体化设计、分段培养模式下的“三阶递进、四维融通”课程体系范式,并立足山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
教研团队联合12所中高本院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成立一体化实施联盟,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在师资团队、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设计与建设,形成“专项研讨、联合开发、常态沟通”的协同育人模式。
以此为基础,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团队牵头制定了《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1个中高本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30个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2415门课程标准;定期对一体化实施情况开展质量评估,制定教学阶段性考核办法,建立中高本“同心圈层”质量保障机制。
目前,中高本课程体系新模式在全国34所中职、55所高职和8所本科高校应用,经过指导方案7年的实行,累计受益学生达到3万余人。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省级奖项82项。贯通培养学生近3年转段率均在90%以上。崔兆举和张雪枫分别荣获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奖和优胜奖。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产教深度融合结出硕果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
教育部有关专家说:“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衔接。山东省现在走在全国前面了”。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队的教研成果开辟了中高本贯通培养的改革试验田,形成现代职教体系落地实践的新模式。
除了齐守泉团队的教研成果在2022年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有一个项目《高职“三阶递进、三元联动、三体协同”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特等奖,3个项目《平衡生长开放协同———装配式建筑课程群生态圈构建研究与实践》《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三业融通,五阶递进”师徒制的研究与实践》《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职业核心素养“2433”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一等奖,两个项目《高职院校“多元协同、三位一体、三阶递进”国际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三化衔接,五维联动”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二等奖。这样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产教深度融合密不可分。
据该校副院长张广传介绍,学校始终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工作。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近年来,学校不断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活力,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在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群结构,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二级学院,并确保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学校还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三教”改革,不断推进“学分制”管理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汗水浇灌梦想,奋斗结出硕果。多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学校也先后获评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示范基地、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在山东省教育厅每年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均是优秀等次。而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100%。作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优秀校友,施岳2017年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荣获2017年济南市工程造价技能大赛第一名。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山校区校园全景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姜利妍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讲授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