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云
后窗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拥有一幅传世画作。不是每一个诗人,都能遇到一座诗一般的城市。济南是幸运的。同样,赵孟頫也是幸运的。
732年前,赵孟頫任职济南。济南迎来了一位著名诗人、画家。
在泉水和文化并存的济南,他最关心的,是这个城市里的读书人。
月朗星稀,夜色正浓,窗外的西更道上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赵孟頫全无睡意,他招呼身边的随从,提上一盏灯笼,向外走去。从王府池子街向西,经芙蓉街,再到不远处的将军庙街,右拐则是长长的启明街,再由水胡同折向东,走过贡院墙根街,绕府学文庙,经百花洲,穿越后宰门街,再过珍池街,回到安详静谧的府衙。他一路走来,只要听到哪个院子传出读书的声音,就让随从悄悄记下门牌号码。第二天,那家的门就会被官府的人敲开,送上几瓶美酒和几大块肉。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这是最实惠的奖励。当这份奖励来自赵孟頫,那它就是最高奖励。
赵孟頫,创办了这个城市最早的奖学金。
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对于赵孟頫而言,他对济南的爱,足以镌刻一生。
每一次从大明湖的方向过来,拐过弯儿不久,他就听见了趵突泉奔涌不止的水声。“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趵突泉,是他最爱去的地方。有一天,天朗气清,泉水奔腾。他从泉边向东北望去,华不注山正云雾缭绕,如梦似幻。他笔下的墨,又一次像泉水一般从心中流淌而出。他挥毫而就,写下那首名垂青史的诗作:“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从此,济南有了属于她的最响亮的诗篇。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离开济南,赵孟頫辞官回乡。
就是那一年,赵孟頫在家乡见到了祖籍济南的好友周密。赵孟頫说起济南的泉,济南的湖,济南的山,济南的秋天。赵孟頫说得激动,周密听得迷茫,又是听说,从小到老,家乡的美,只是听说。
那晚,赵孟頫久久不能入睡。刚刚离开不久的济南城,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再次返回他的心中,一点点,一处处,一遍遍,一一呈现。
于是,他披衣下床,铺开画纸——济南,一下子全都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的笔触挥动着,滑行着,寻找着,颤抖着,描摹着,甚至轻轻地击打着——我们仿佛看到,在那片宣纸的右上角,华山脱颖而出。接着,一棵棵树木生长出来,湖水轻轻荡漾,秋天的微风吹拂着田野,一直吹到画面的左上角,最后,鹊山也跃然纸上。当第一缕晨光照进赵孟頫的书房,照亮了他的画案,照亮了画案上的《鹊华秋色图》。
从此,那幅画卷上明亮异常的光泽,就再也没有散去。
当这幅画在周密面前徐徐展开时——他看到的是遥远天空下的济南,是他想了千万遍的济南,是能让天下人为之惊艳的济南。
三年后,周密去世。
二十七年后,赵孟頫也离开人世。
但是,那幅画永远地留了下来。济南的美,渐渐被世人知晓。
这幅画,定格了一个人的心,这幅画,定格了济南。同样,这幅画,也定格了中国。
在它的北方,有一个秋天下的城市,从钻木取火的远古,一直美到了今天。她美得如诗,美得如画,她美在了每一个见过她的人的心里,也美在了每一个山水相依、鹊华连绵的秋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