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釉印花牡丹纹盘
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实习生 聂筱奇
“唯有牡丹真国色”,4月是赏牡丹的最佳时节。牡丹因美丽而被人们喜爱,也是吉祥、富贵、和平、友谊的象征,因此不少文物含有牡丹元素。
说起牡丹的历史,最早的记载与药性有关。汉代《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于“丹皮”的介绍,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迄今现存最早的“牡丹”文字记载,见书于甘肃省武威市出土汉代医简,木简上的“丹”字与当今的书写方式迥然不同。
南北朝时期,牡丹进入人们的观赏领域,发展到唐代,成为“顶流”。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牡丹的“粉丝”,“云想衣裳花想容”“花开时节动京城”“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无数诗篇,都证明“世人皆爱牡丹”。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唐代牡丹纹方砖。它长宽各39厘米,厚5厘米,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这块砖的中心有一盛开大朵的撒瓣牡丹,四边、四角又各有长在曲卷枝叶的牡丹一朵。牡丹受到唐朝宫廷的推崇,所以在一些建筑物上以牡丹纹样进行装饰,正映了唐代的时尚,而且波及边远的渤海。
自明清起,天下牡丹的种植中心转移到了菏泽,也就有了“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也将“牡丹仙子”的爱情故事写进了《聊斋志异》,文中提到洛阳书生常大用到山东曹州(今菏泽)寻访名贵牡丹,与“牡丹仙子”结姻。如今,菏泽曹州牡丹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
在菏泽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含有牡丹元素的藏品有200余件,元明清的瓷器、字画,还有木版年画,许多都是以千姿百态的牡丹元素创作的。如龙泉窑青釉牡丹纹盘和青白釉牡丹纹玉壶春瓶,其牡丹纹枝叶婆娑,花型巨大,尽显华贵。
“牡丹那得至贫家,每见花时极言奢。不用胭脂闲点缀,北堂先进寿安花。”这是单县博物馆藏《清乾隆十五年黄慎花卉册页》中描写牡丹的诗句,简逸灵动的画作,配上层层递进的诗文,令人赏心悦目。这件册页纵47厘米,横27.5厘米,共14页,标题2页,其余12页每页各绘一花卉,附题画诗一首。
作者黄慎是清代杰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怪”在于悟性极高、韧性极强。曾流传他四上扬州,苦练十年最终达到“诗书画三绝”的故事。黄慎对自己画作的优劣有三个区分:上等的作品,题写诗句;中等的作品,只写年款;下等的作品,仅有名款。此册页该是黄慎满意的画作之一。的确,这种不重形而重意态气质的描绘,正是黄慎绘画的一个特点,“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